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之一
中国学国学卷思想册综合篇
安 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改变我们在国际社会“失语挨骂”的问题。的确,在人际交往中,要讲清楚理论、道理,就要用相应的能够为别人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和话语体系,或者语者须与听者同频,足以引起双方互动交流,而不是各唱各的调。国际交往更是如此,没有相应的话语、话语体系,沟通交流不同频,再正确的理论、观点,要被人接受,也是很难的。譬如,为什么同样意思的一句话,有的人说,对方笑起来;有的人说,对方跳起来?同频不同音没关系,是正常的交响乐;而异频,即使同音,亦无正常沟通交流可言。
因此,要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必须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能自说自话,必须用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式话语体系的翻译问题。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前被译为“Chinese modernization”,现在翻译为“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两者相比,后者由于是讲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更易为国际社会接受。同样,新发展理念的“理念”,原来翻译为“concept”即概念,现译为“philosophy”即哲学,更能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发展理念是系统的理论体系之思想。不重视翻译是要出大问题的。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过去译为“destiny”即生死与共的命运。我们意识到不合适,把命运改为“shared future”。
可见,构建中国现代化话语体系,与国外对话交流、向世界传播我们的声音,必须认真考虑中国话语的翻译问题。在解决讲好外国人听得懂这个形式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外国人能理解的内容叙述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