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这两天,“向市民报告”2023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陆续发布,多部门晒出民生成绩单。从汇报案例、总结数据看,这些实事都是群众工作生活中“所盼”“所想”的问题。
最近,常州提出“万亿之城再出发”。或许很多常州人对GDP的增长感受不直接,但对民生实事办得实不实、好不好,心里都有一杆秤。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群众关注背后,说明民生实事承载的期望值很高。那么,2023年常州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笔者认为是:敢啃硬骨头,善于听民声,协同作战强。
一、敢啃硬骨头
习近平同志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文章,文中谈到,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2023年,党委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摆在突出位置,下大气力推进改革、解决难题,努力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里去,让广大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比如,百姓出行问题。推进大基建,交通更便民。随着沿江高铁的通车,从金坛到上海最快只要1小时35分钟,常州全域进入高铁时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快速路,调优信号放行顺序,实行“先直行后左转”全域统一,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再如,家长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据报道,2023年常州新建、改扩建学校78所,竣工38所,增加学位4.1万个。常州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较2022年增加860人,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60%。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2431名义务教育教师参加交流轮岗,促进城乡师资优质均衡。
这些让群众有切切实实获得感的政策举措,就是在践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的承诺,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这些最基本的民生,人民群众也需要祥和的社会环境、丰富的精神生活、便捷的办事流程,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老百姓关注度很高,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破题。
二、善于听民声
民生实事,要点就是“实”,征集的项目、提出的目标、实施的抓手以及党员干部的作风,都必须实实在在,掺不得半点水分。而办好民生实事的先决条件,便是善于听民声,因为离开了“民声”,就不能称作“民生”。
2023年,常州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更多来自基层的“民声”参与到民生实事中,持续擦亮“六个常有”民生名片。
比如,持续推进“青春留常”计划,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2023年,“常州人才招聘”成为抖音平台政务求职招聘第一号,累计举办304场直播带岗活动,提供了7万多个岗位,同时为265家企业发布招聘宣传视频727条,7500多人通过抖音号找到了工作。
再如,稳就业、扩就业,助企纾困出实招。常州思源东芝变压器公司作为新能源链上企业,2023年新招100多名员工,其中有19人不仅拿到了28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还享受稳岗返还151800元。这两项资金都不需要企业申请,都是通过“非申即享”模式,直接打到企业账户。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就是在践行“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面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
从上述案例数据看,常州持续发力,对定下来的项目久久为功,成绩可圈可点。
三、协同作战强
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得怎么样,老百姓心里一清二楚,也最有发言权。
很多实事项目不是单个部门的事,需要多部门协同,如果“楚河汉界”分得太清楚,在群众眼里就是推诿扯皮。
2023年,常州党委政府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齐抓共管,花力气解决了一批难题,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心里。
比如,以前“停车难”“停车贵”,群众抱怨收费标准不一,停车费用存在争议。在这个背景下,常州及时出台停车收费新政,从“新能源车半价优惠”到“规范免费停车时长”再到“整体下调停车费”,既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又是缓解市民经济负担的务实举措,彰显了民生温度。2023年,常州新增了11000个公共停车位,建立“4+2”停车管理机制,42800个泊位信息接入“智慧停车平台”。
联合办好一件事,胜过分工十件事。停车收费看似一件小事,但涉及发改、公安、住建、市监、城管、自然资源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事前审批、事中和事后监管。从结果看,正是政府及时回应群众呼声,通过多部门的协同作战,牵头抓总压茬推进,把“停车小事”办成了“暖心实事”。
民生是最温暖的底色,笑脸是最高的赞誉。一年来,常州还有很多民生事项,它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升腾着城市的温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岁末年初,2023年度民生实事晒单,常州交出高分答卷。但,“赶考”永远在路上。让人民群众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