龘常州小龙牛塘镇
中国学常州卷经济册区域篇
安 文
毗陵城下水悠悠,常州水网纵横交错,古时经济便凭水而活,依桥而兴。常州运河沿线古桥不下百座。一座座古桥目睹了常州“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的繁盛景象,也见证了整座城市在转型发展中的辉煌成就。京杭大运河支流南运河奔流不息,南运河上曾横跨一座石桥,两岸是依河而建的古朴民房,这座小镇的名字,便叫牛塘。
1、古街古桥见证牛塘人文历史
说牛塘,不得不提牛塘老街,因为那里藏着牛塘逝去的光阴和过往的辉煌。老街虽陈旧,却黛瓦灰墙,独具风韵,行走巷中,能体会几分古朴幽静。牛塘老街曾是牛塘镇中心,原乡政府办公楼、邮电局、中心小学、供销社、广播站、饭店等都坐落于此。随着时代发展,曾经繁华的牛塘老街早已不在,大部分人搬离这里,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仍居住于此。在牛塘老街众多老房子中,有两栋老木屋特别引人注目,分别是清代的许宅和民国的张宅。虽不知曾是何人居此,从房屋外观可看出,主人当时一定是极有名望的大户人家,而这两处住宅则是这两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牛塘”又称“游塘”。宋代已有村,村旁河上原有木桥,明成化年重建为石桥。清代建镇,镇以桥名。牛塘古时为军事营地,留下了"常遇春大战牛塘谷"的典故。该地历史悠久,旧时多庙,南宋有"广惠行庙”,牛塘镇曾称广惠镇。另有天地庙、饲山殿、东岳庙、青云庙、三官殿、文昌殿等,桥畔有“明月楼”。
牛塘桥饱经沧桑,明清时期几经战火,数次被毁后又重建。清咸丰辛酉年,牛塘桥又一次被战火所毁。为重建牛塘桥,人们开始募集资金,其中有一位长工籍顺来捐献自己一生积蓄。上世纪80年代,由于航运发展,牛塘桥桥洞大小不足以保障来往船只正常通行,最终于1984年5月12日被拆毁。
为纪念已消失的老牛塘桥,牛塘镇在兴建中心公园清莲园时,按老牛塘桥原貌仿建了一座新牛塘桥。老牛塘桥虽已消失在牛塘地图上,却成为牛塘人心中的牛塘专属标志,无论身处何方,始终魂牵梦萦。
老辈人讲,过去牛塘以水路为主,牛塘桥就是大家往来的交通要道,每每乘木舟穿行桥下,总能碰到相熟的人,相视一笑,互道安好。
2、象牙浅刻技艺传承国家级“非遗”
素有“象牙浅刻甲天下”美誉的浅刻艺术,主要集中在武进区牛塘镇。几十年来,以牛塘工艺雕刻厂为开端,传统象牙浅刻技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传承升华,发扬光大,并涌现出了萧剑波、倪久晋、陈桂芳等国内外知名的雕刻大师。也因此,“常州象牙浅刻”于2014年顺利地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世纪70年代初,武进区牛塘镇张桥村以张洪坤为首、青云村以王志华为首,各自成立红木工艺厂。到1975年,两厂合并为乡镇企业--牛塘工艺雕刻。牛塘工艺雕刻厂创始人,常州象牙浅刻领军人物,今年已79岁高龄的杨雪芳大师回忆说,牛塘工艺雕刻厂成立后,自己就陆续从当地物色了一些雕刻底子好,能吃苦的小伙子进厂工作。这些年轻人经过多年历练,最终成为牛塘工艺雕刻厂中坚力量,其中就包括日后名扬天下的萧剑波、倪久晋、王建海等人。
当时牛塘工艺雕刻厂在全国都很知名,产品被海外很多人认可,雕刻鼻烟壶等工艺品在海外供不应求。此后,牛塘工艺雕刻厂越办越红火,到了20世纪90年代,牛塘工艺雕刻厂改为承包制,很多象牙浅刻传承人带着自己的徒弟们成立了个人艺术工作室。近四十年间,牛塘镇象牙浅刻人才辈出,作品获奖无数,以象牙的浅刻微雕为特色的常州流派逐渐享誉全国。最火时,牛塘仅湖滨路镇区段两侧,即有4位国家级、省级牙刻大师,全镇牙刻工艺者不少于100人,牛塘也逐渐成为全国象牙雕刻三大中心之一。2014年,常州象牙浅刻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9年初,经多方筹划建设,承载陈列、展览、交流、科普等功能,以公益为目的的武进区牛塘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于牛塘镇青云阁正式开放。非遗展示馆建筑面积约556平方米,一楼主要展示猛犸象牙艺术品,二楼展示现代象牙艺术品,三楼为大师工作室及象牙艺术品制作场景展示。倪久晋等7位大师还不定期在此交流,参观者可以了解象牙浅刻制作的全过程。
牛塘古镇见证了京杭大运河和常州城南历史,在岁月悠悠长河中,在城市日益喧嚣中,始终保持着那份宁静,提醒人们不忘来时的路。
(内容来源:大运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