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10个经典模型之三:
消费者选择模型(Consumer theory)
安 文
微观经济学模型(Micro Model)
3 消费者选择模型(Consumer theory)
经济学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作为消费者其目标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Completeness)、传递性(Transitivity)以及非饱和性(More is better than less),此外还有消费者面临的约束条件是其收入水平。如下所示:
MaxU=f(X1,X2,X3,...Xn,)
s.t. ΣPiXi≤Income
消费者选择理论主要研究两个重要理论: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其中基数效用理论(cardinal utility theory)一般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理论(ordinal utility theory)则一般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实际分析过程中,经常二者混用,这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这个模型技术性比较强,掌握需要基本的微积分知识。
如图所示,效用最大化是无差异曲线U2与预算线BA相切的时候,即在E点。这表示消费者刚好将自己收入用完能买到的最大的商品组合,以及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数学上这个点满足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过变换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的数学表达式(当然也可用纯数学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其经济学含义是: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拓展这个模型,可用来研究收入变化或价格变化后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推导出需求曲线等等。当然也是所谓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