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之
经史子集 一、经 二、史
中国学国学卷传统文化册理论篇
安 文
一、经部
“经”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为规范社会政教、伦理纲常、道德行为标准的著作。故常道之谓经,即不可易、不可更、万古长存之理,谓之经。道不自明,假经以明。人不易见道,可悟经而见道。“经”就是阐述大道的文字,原本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汉代罢黜百家之后特指“六经”(因《乐经》失传改为“五经”)因此,众多华夏典籍中能够称之为“经”的并不多。
经学是华夏古代学术的主体,《四库全书》经部收录经学著作有1773部、20427卷 ,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经部主要典籍是四书、五经和十三经。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
常州学派认为除《春秋公羊传》,其它经典都是伪书,因此又称公羊学派,成为康梁戊戌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史部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正史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史部主要典籍有:《战国策》、《战国策论》、《楚汉春秋》、《古今注》、《越绝记》、《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魏武本纪》、《吴书》、《东观汉记》、《后汉书音》、《论三国志》、《后汉纪》、《三国志》、《晋书》、《宋书》、《齐书》、《梁书》、《齐纪》、《梁史》、《梁书帝纪》、《陈书》、《后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周史》、《宋史 》、《通史》、《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等。常州文人擅长冶史,上述史籍很多为齐梁萧氏等常州学者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