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发文吐槽北大门禁系统,他因为没有授权个人信息,所以每次进出校门时只能亮出工作证,然后抬腿跨过闸机栏杆。显而易见,李植教授一直对门禁系统的存在持否定态度。
门禁系统既然可以长存并且普遍使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是,门禁系统是否是各大高校的“必需品”,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
笔者认为,设置门禁系统是弊大于利的。诚然,有很多网友会提出疑问,如果大学没有门禁系统,那学生的安全如何得以保障呢?有此担心实属正常,因为校外人群鱼龙混杂,可能会有不法分子趁机进校行不义之事,会给师生带来困扰;而且可能会造成食堂人满为患的状况,对时间紧迫的学生造成了诸多不便,这是所谓的弊端。
但是学校可以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进行优化。首先,没有门禁系统不代表失去了安全保障,学校可以考虑加大安保方面的管理,可以采取保安轮流巡视校园的制度等。虽说门禁系统可以对师生进行人脸识别进而放行,但是也不能保证全然安全,要是不法分子有作案动机,笔者想,门禁系统也斗不过人类的大脑。其次,现代社会是开放型的社会,而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大学也应该做到某种程度上的开放。像北大这样优秀的学府,会有很多人想来参观学习,但是却被“门禁系统”拒之门外,不仅让他们失去了参观学习的机会,而且也有违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的认知。
副教授李植日前再次“跨栏入校”,因而被不认识他的保安追赶,两人来了一场“跑步比赛”。据了解,之前他还和保安有过“拔河比赛”,保安强拽他的包不让其走,这给李植教授带来了很多困扰。就这样,他依旧不愿意授权自己的个人信息,对门禁系统反抗到底。笔者认为,这次的“追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此你争我斗浪费彼此时间,还不如让其自由进出。因此,各大高校也应该重视此问题,重新考虑门禁系统是否应该存在,要结合本校情况,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衡量利弊,让校外的新鲜空气可以汇入校内,使校内外的人可以互通互融。据北大教授表示,有些大学生可能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授权个人信息可能会影响国家的人才安全,此说法也不无道理。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地与社会建立联系,校内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不应实行封闭式的校园管理,不要让门禁系统成为阻隔学校与社会的一堵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