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那土壤里有个杰出的魂灵

运河橹声 最后编辑于 2023-12-24 22:33:49
1669 4 10

博研会三届二次会上,在尚贤聚能主题研讨会章节的各自发言,精彩纷呈。当周晓东会员围绕历史文化底蕴影响下常州人事的发言中,说及金坛区段玉裁,且引言段对古文字研究为中国1700多年里第一人(清代王念孙言)时,我的一段思绪被触发、激活。

 

IMG20210904111617.jpg


196912月底,小学生的我,随父下放金坛。当时金坛县属镇江地区。我插班河口茅庵小学五年级续读。茅屋北是一座小山头,站山顶,视野无阻的二、三里外,有几幢青砖平房,孤立于一平坡之上,说是全公社最高最好学府: 初中部。高中,没有。心中暗暗加劲: 得去那儿念书。

 

一年后如愿。每天背着书包,再不是向南翻小山,而是向北过山顶。小山下,是一条一边低,一边坡的小道,要沿道过条小河,才近初中。接近小河,进入邻近大坝头时,有片墓地,那种江南特色的坟头,很多。逢开春后清明前,坟里就有祭拜的青烟,坟顶就见新土的盖帽。乡村无论多穷(一个壮实男工,每天工0.07元收入的小队,也曾有过),但这项敬祖的民俗活动,从没消失。当时不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那条小河东西走向,曲曲弯弯。东头连镇边大河,西头向着茅山方向去。去学校,要沿小道东拐至一座大坝头无拦小桥,这比直线过河到校,长了半里多路。

 

IMG20210904111157.jpg


那时值风华正茂、身轻体灵的成长阶段,逢小河水浅、天暖风轻,我们两三同学,有时也会独自抄近路直线对付上学或放学。选中一河段,水面要窄,这边要高,对面要低,先把书包甩对岸,然后小距离起跑加速,跳。赶上学过了小河,总有成就感,然后空中划圆舞动着书包,兴高釆烈向校园(其实没围墙)冲去。

 

小河水宽,必从大坝头小桥过时,为了上学不迟到,也有近路可抄,那就是须从那片坟地中间过。沿小道至桥,等于是过三角形的两条边,坟地中间走(也小有弯曲),等于是角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两条边,肯定大于一条边。初始,即便另有同学一起,心里总还有一点发怵。后来,尤其地上草绿花艳时,也就无所谓了,何况毕竟难得这么走。那时,一点都不知也不懂,那片坟地的土壤下,有着一个杰出的魂灵。

 

到进入邻社的朱林中学念高中后,数学老师说起了华罗庚,语文老师说起了段玉裁。而前者引起的兴趣远盖过后者,毕竟一为当代金坛人的荣光,一为古代人的功绩。但语文老师言下之意,你们河口同学可引以为傲的话,让我心起关注。直到回城后在文科班学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时,一则文字介绍,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这段文字大意是: 段玉裁,清代人,出生地在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死后葬于此……

 

大坝头成片坟区,不就是我们上学路上的这片区域吗?因为小河北,是别的大队了。坟区东面和南面,多为村民居住区和劳作田地。这么看,段玉裁少儿时和谋生中回乡行孝,以及归宿地,就在大坝头小桥南边这片我们常走过的区域。段先生治学时就讲究实事求是。他认为追求真知的活动,上可以神交古人,下可以神交后人,使人的生命存在超越时间限制,进入永恒的境界。他的学术业绩,让他兑言了。

 

有了这个情结,我就一直想去当年初中上学路上看一看。但很多次回城后再下乡,大都在山村里,一大把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有次常州、朱林都有房的老同学(当年也跨越过小河,夫妻俩皆为我同学)相邀住去两天,结果沧桑巨变的高中、初中母校看了个尽兴,而那条初中上学路,仍没时间经过。老同学用两辆电动车,倒让俩人在上学必过的山顶,观摩了一大圈。那顶上小道,早成大道,道两房本空无人烟处,因景色不错,也被不知哪冒出的人家,造满了二层楼、三层楼……北望无阻的空间,亦不复存在。

 

总算有一次,在金坛办完事后,转乘已有的乡村公交,在大坝头下车,从东向西寻觅,而非以前的下山北走,反正整个下午,都归这事了,且独行无磕碰。这一走,所谓旧貌新颜,是彻底颠覆了旧概念,让我欣喜无比。

 

IMG20210904112505.jpg


在走过一片别墅区和体训场后,见得一石头基座、宫殿式顶,高大的大门建筑,里面绿荫丛丛。近前一看: 段玉裁公园。我呀出了声!门卫是大坝头人,听说我下放过茅庵,特来觅旧,就对园况指点了一番。我认真听完,急切入园。当年的小道,见也没见;当年的河,在也不在;当年的桥,有也没有;当年的坟,消也没消。

 

那条通向小山的小道,基本无踵,已完全被崭新大道替代,且不止一条。那条小河,已非窄窄的一条,最窄的,也已扩大几倍,且水中有大石间隔可跨,好象善解人意地怕人再涉险跳越。更多河面几十倍、几百倍开扩,有的已成荷花池塘,河岸也是柳枝飘拂,对,今非昔比,已是公园景观河了。那座小桥,已改成有栏大桥,桥身还有水利小渠,清水哗哗。且这里何止一座桥,更有斜拉,走上去晃悠悠的游玩桥。坟区已消失,但段玉裁的坟,还在,且经过修整并建了纪念馆。果真,一点没错,我们当年上学路的土壤里,曾有个杰出的魂灵,曾有过那么浓重的文气。

 

IMG20210904112257.jpg


一条初中上学路,随着时代变迁,成了景观区。区西,跨河过山,一条高铁,也正在建设基座。此刻敲键时,已经通车。后来,我,及家里其他人,又去过。有次同去的外甥将大疆机升空,力图找觅并航拍出我们当年过山时的小道,哪怕还剩一截。几圈扫瞄后无果。我断定,要说原生态境地的话,只有段玉裁纪念处,够得上。而这位曾是穷乡僻壤出生的文字学大家,能被历史记住,被人们记住,全因了两个字: 文化。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月满西楼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 风清月朗
  • 竹青
  • 佬乐惠
  • 阿敏
  • 米眯
发送

4条评论

  • 我就在开会时下单,买了套《说文解字》😁
    2023-12-25 21:50:48 0回复
    0
  • 记忆随着回忆愈发清晰
    2023-12-25 09:19:46 0回复
    0
  • 这个公园看着就不错。
    2023-12-25 08:58:41 0回复
    0
  • 细腻的回忆,又仿佛到了从前。
    2023-12-25 07:46:58 0回复
    0
  • 5607
    积分
  • 515
    博文
  • 179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