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开放是大学应有之义
李德开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植因未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而使用“跨栏”方式进出校门的事情引发了热议。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大学校园开放的讨论。笔者认为,大学校园的开放应该成为常态,但同时也需要做好管理,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
首先,大学校园应该向社会开放。大学是公共教育资源,是知识的殿堂,承担着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参观,理应更加开放和包容。开放的校园能够为科研教学、人文交流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学术发展和社会互动;开放的校园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校园开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首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如果校园过于开放,可能会引入大量的外来人员,导致教学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其次是安全问题。开放校园可能会增加校园的安全风险。因此,校园开放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措施和安全保障。
大学校园开放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需要与现代治理能力相结合。社会公众应该以尊重和敬畏的心态进入校园,自觉遵守规定,尊重教学秩序,不干扰教学环境,不商业化、娱乐化校园,而是带着对知识的敬畏来校园参观。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开放。校园开放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大学校园的开放是大学应有之义。封闭校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风险,但对于科研教学、人文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会带来障碍。大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地方,校园的书香气息应该让更多人嗅到。当然,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教学秩序,这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找到平衡点,实现校园开放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