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因未允许学校使用其个人信息,选择不通过门禁系统入校,而是展示工作证后抬腿跨过闸机栏杆。保安多次拉扯后已认识他,不再阻拦。12月2日,李植再次“跨栏”入校,当值保安追赶他,最后以李植出示工作证结束。
这起看起来“好玩”的事件实际上让人疑问重重。
首先,每位公民都享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因此,门禁系统不应当成为校园唯一的准入方式。学校尊重李植教授,不强制获取李植教授的个人信息。然而,却并没有设置其他入校通道,以至于李植教授不得不采用不雅的“跨栏”方式进入。这不仅令人尴尬,也显得学校管理上的不协调。这种做法似乎是在迫使李植教授在“刷脸”和“跨栏”之间做出选择,这种情境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有损学校的形象和尊严。
其次,既然校方允许李植教授不通过刷脸进校,那么也应当给保安提供一些有效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外校人员还是内校人员。只是教授展示自己的工作证是不够的。在偌大的社会里,工作证大同小异,难免被复刻。保安保护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安危,也是学生的未来,放任陌生人自由进出是不负责任的。依赖“混脸熟”的方式进入校园并非长久之计,考虑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师生进出,而保安又是轮班制,难免会有疏漏和遗忘的情况发生。
确实,在12月2日的事件中,由于李植教授未通过刷脸系统而选择“跨栏”进入校园,保安人员出于职责所在,对他进行了追赶,直到李植教授出示了相关证件后才离开。然而,为了顺利入校,李植教授在进入校园时便应主动出示工作证,而不应等到保安进行身份核查时才予以配合,更不应在保安追赶时才无奈出示证件。学校登记入校人员的信息是出于意外事件调查,保护学生等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植教授的行为确实显得不够自觉,保安的职责履行也显得合理。
必须承认,不通过刷脸系统进入校园虽有其他方法,但不可否认,这些方法往往不如刷脸系统快速便捷。科技读取信息并存储档案的速度远超人脑的记忆和查找速度。尽管过程可能略显繁琐,但双方都应恪守职责,不得懈怠。保安负责防范陌生人入校,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必要规定,必须得到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