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教授吐槽门禁系统引发网友热议,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校园是否开放、如何开放给社会公众,已成为广大师生和公众热烈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高校设置门禁有必要,但同时需要适度向公众开放,设立合理的参观制度可以有效协调两者的矛盾。
一方面,高校是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的场所,需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秩序。大学生享有安静的学习场地、不拥堵的食堂和放心的生活环境的权益,而门禁系统可以记录出入校园的人员,方便保安人员维护校园秩序,对外来人员也形成一定阻隔,能够减少人流和交通拥堵。
另一方面,高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作为城市闪亮的名片,可以给社会带来溢出效应。高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知识传播,应该扩散到更广泛的人群。诸如“最美大学”、“最高学府”、某某名人就读的大学等标签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消费。因此,门禁反而成为一种阻碍。
对此,高校在设立门禁的同时需要对公众适度开放,可以设立以下制度平衡安全与开放。
一是设立参观预约申请制度。技术的发展让参观预约变得十分便捷,高校可以开发访客系统或者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让游客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免费预约和实名登记,设置合理比例的每日参观人数和参观时间,在特殊节假日或特殊情况也可以增加参观名额或者提前告知暂停参观。此外,应简化门禁系统的程序,比如离校或校友可以简化登记。
二是设立参观校内引导制度。为避免游客误闯或迷路,可在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球场等地设立“游客禁入”的指示牌和单独门禁,在面向游客开放的食堂窗口、洗手间和其他公共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以加强引导和疏导。
三是设立参观违规惩罚制度。进校参观的游客也需要遵守校园内的规章制度,文明参观,对于违规的游客不能因为其游客身份而放松惩罚,应该一视同仁,既维护校内师生的权益,也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的保护,让参观有序和可控。
平衡校园安全与公众开放,倾听师生声音也关注社会需求,在启用门禁系统并设立上述参观制度的保障下,高校的对外开放并不会导致混乱,还可以广泛传播知识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