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天天回回讲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中国学国文卷红学册
安 文
秦可卿去世,办了场最铺张丧事,也是全书最热闹桥段之一,足足写了三回,“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反正就是千万别省钱。
为在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就托前来上祭的宫中太监戴权帮贾蓉“捐个前程”,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书中说贾珍给贾蓉捐,但从回目和灵牌文字看,是给秦可卿捐了。到底给谁捐的,其实怎么理解都有道理。一种理解,从贾珍和儿媳秦可卿关系看,他本就是给秦可卿捐的,曹雪芹写他想给贾蓉捐,只是一颗迷雾弹。另一种理解,捐确实是给贾蓉捐的,根据清制,夫人从夫品级,秦可卿就是所谓“诰命夫人”,那也可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大清,买官是公开的,法律有买官一途,当然“买官”不好听,所以律令文雅,叫“捐纳”,民间俗称“捐官”,再文雅一点,叫“捐前程”。在国力鼎盛的“康乾盛世”,一般每年由户部开“捐纳”一次,至于乾隆之后,就没什么章法了,想开就开。不妨列几条康熙大帝律令:“见任各官捐银一千两者,准加一级。五百两者,准记录一次。”“候补文官知州知县武官守备等,捐纳若干,准其先用。”“降级调用各文武官,捐纳若干者复还原官录用”。聪明,不设数字,只说若干,便于大家暗地进行送钱大赛。“捐纳米五百石并银五百两者,俊秀子弟送监(指国子监,最高学府)读书,富民加以九品顶戴荣身。”
据《清史稿》,“捐官”大概分这么几种:
一是捐考试资格,即“纳银入监”,成为国子监学生,即监生。如《红楼梦》第119回宝玉考举人,就是先捐个监生身份才去考的。如不捐,那就要考试,即府考,府考通过得到秀才身份,才能考举人。当然,也有人既不要府考也不要捐纳,生来就有监生身份,那就是够品位的官爵子弟,假如官爵再高点,连举人都不要考了,直接做官,叫做“荫”,意思是祖上有德,荫庇子孙,蒙受皇上恩荫。
二是捐出身,包括捐做官资格和捐虚衔荣誉。前者如贾琏捐“同知”,是有做同知资格,当然真要做官,还要捐“选官”的钱,像贾琏有钱有势,不愿出外任职,就可在家穿官服、摆官派。后者如给秦可卿捐“龙禁尉”,完全是个虚衔,没有做官的可能,只是有钱人买个荣誉,在往来称谓乃至死后入谱方面,都很有面子。
三是官再捐官。简单说就是小官捐大官,候补官捐实缺官,革职官捐复职等。
四是捐实官,这个花钱最多,一般捐了就可到差,即可上班。但注意,到差不等于到任,就是说还没实缺,是编外的,上班只是点卯和打杂。要真正“掌印把子”,就还要走门路,还要花更多钱,不过这个钱是律令之外的。
聪明人应看明白了,要捐官,不但要有钱,而且要找人,找人比有钱更难。贾珍帮贾蓉捐龙禁尉,找的是太监戴权。戴权是这样给别人捐龙禁尉的:襄阳侯兄弟老三捐,他收了人家一千五百两;贾珍捐,他买个交情,收了一千二百两。贾珍很天真问他,银子是送到部里还是他家里?他说“若到部里兑,你又吃亏了”。当然是送家里。因为戴权上线是户部堂倌老赵,而贾珍在户部是“没人”的,如果到户部送钱,那又要花钱找人。当时这种捐纳外“找人”钱,统称“花销”。花销是很可能超过律令规定的捐纳钱的。
但不是人人都是贾府的人,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太监,一般人无法接触权贵身边人,那只好找“中介”。当时这种中介很多,开门做生意,叫“金店”。中介资源,可能是一些权贵家仆役,或仆役家属。那时仆役之多,超出现代人想象。假如你认识几个权贵家的花工或伙夫的家属,那大抵可开门做生意了。
捐纳的钱,尤其是捐纳之外的花销,从中介到户部,从狗娃妈到权贵,要隔多少层关系,花多少冤枉钱,这个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清末有本书《燕市积弊》,就写到以“金店”之名代办捐官的普遍现象,姑且摘引几句:……所以能赚钱的,就仗着后柜办捐。前几年这行买卖,跟吏、户两部的书吏都有来往,柜上单有跑衙门的,不到文选司,就上捐纳房,不是查条儿,就是赶片子,可得二八余润。甚么注册咧,核准咧……既不十成部库上兑,岂非由性儿绕捐……捐官之普遍,捐官之黑幕,由此可见一斑。咱姑且给这些店取个日本名字,叫“捐官中介”。这就是所谓“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