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岁尾,觅渡:边界与纵深——常州影像邀请展在常州大运河粮仓油罐公园展出并落幕。徜徉在油罐公园的四个展区,看着内容不同,风格迴异,手法各类的展品,感觉摄影和影像真是丰富多彩,艺术家、摄影名流和普罗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展身手。
油罐公园的主展区2号油罐,保留了油罐原始风貌,有五位老师的作品。黎朗、曾翰、陆鉴平、吴刚和刘耀先。
艺术家黎朗,成都人,得过“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参加过国内外许多著名影展。黎朗待人平等,和蔼平常。百度介绍黎朗,他把摄影当成一面镜子,关注自己的内心,并通过图像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聆听自己毫不掩饰的内心声音。这里展出了黎朗的父亲系列作品中的精品。黎朗就读财经学院,原来职业是会计,利用《30219》这个数字作为作品题目,含义其实非常感情化。他的父亲在世83周岁差一点,经过仔细计算,一共30219天。然而父辈与子辈真正亲密接触又生活在一起,又会有多少天?在父亲最后的两个月,黎朗每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说话,两人交流,只能通过笔谈。父亲深深眷恋儿子一起度过的日子,他写下了:“你走了哪时候再来”。父亲去世那天,黎朗的心情就如同那个阴沉沉天一样。抱着思念之情,在放大了的父亲系列数幅照片上,黎朗搭着脚手架,一组8个数字,写下了3万多个日期,直到20100817父亲最后去世那天。在11月25日晚上的黎朗作品分享会上,播放定时定点相机拍摄写数字的视频,震撼。
曾翰是一位摄影师、艺术家、策展人,展期时人在美国,是唯一没到展区的摄影师。他展出的“真山水”系列中《富春山居图》,重重叠叠的富春江水一路流流湍湍,隐隐的船、斜拉的桥、长条客车娇小轿车与公路隧道、高楼与田埂、骑摩托与垂钓翁、丛山与层林。这带着抽象美学趣味的当代摄影作品,画面朦胧缥缈,但意象鲜明,看上去像山水又不是山水。此作品是用后背移轴相机拍摄,一千多幅照片重叠合成。他的另外两幅山水摄影,写意与影像结合,意境唯美。一位看展的小学生问我,看不懂《宋徽宗的松树》,这张有什么意思?突然被问,应激道:那皑皑白雪,一颗孤独枯萎的老树,站在这副画面前,是不是有种苍茫大地,孤寂无援的感觉,小学生立即点头。
陆鉴平是常州交通行业公务员。长江轮渡是两岸交通的纽带。随着长江大桥一座座建成,特别是常泰大桥2019年开始建造,长江轮渡即将逝去。记录下这种过江景象,陆鉴平从2016年开始拍摄渡江的旅客。这组《渡客》纪实拍摄,是这次摄影展中接地气、最朴实记录常州风土人情摄影。渡客中有大年初一过江去泰州农村舞小龙讨口彩的大爷;有寺庙组织到长江中放生的众信徒;在专业运输车上呼呼小憩的夫妻;第一次乘轮渡在船上玩抖音直播的播主;反映了生活中的烟火气。被拍渡客之一的江磊,是一位房屋中介,自己在泰兴买了居屋,经常乘坐轮渡。这次影展他特地前来看展。
吴刚是常州摄影师,他玩摄影从数码转回胶片,喜欢大画幅相机,并且兴趣重点在暗房,是暗房大师张左徒弟,专攻照片的手工后期制作。这次参展《冢影》照片都是他亲手洗印出来。多年来,他扛着相机,游历于国内古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墓地,抢救性拍摄石像生。石像生又称石翁仲,是帝王重臣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为大型石雕人物、动物,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成对立于陵墓的神道两侧,如同一群“卫士”护卫。拍摄的这些石像生,后来有的进了博物馆;有的流落到其他地方;有的整个被挖了出来,放到旅游景点。巩义杭州萧山南京,许多地方留下吴刚的足迹。不少人仔细低头观看,了解这些不多见到过事物。
在2号油罐当中,是刘耀先的《银盐往事》。刘耀先是高校教授,从小对摄影非常爱好,研习摄影至今。他把常州的摄影发展过程娓娓道来,仔细分析了相纸时代的特点功能,故事性、历史性强,过来人睹物如见自身过往,无不唏嘘啧啧。常州的照相馆兴衰有数据有照片作证。彩色扩印兴盛一段时间,家家都会有几个彩色相册。照相从玻璃底片到胶片,胶片的修饰,相纸的上色,目前已经很少见。刘老师还概括了纸质相片的作用,照片记录青春,记录美丽,记录家庭重大事件;旅游留念,会议合照,朋友互赠也曾是一段过往,那时民众乐于把拍照作为一件很正式的事情对待。
在初饭经营场地展出的是鲍时代的作品,他也是常州的摄影师,各种相机拍照,自己洗照片以及收藏各种老相机都是他的爱好。最早知道他,是听他去上海马格南进修后回来报告会。这次他的影展题目是《远游》,利用过期相纸自己冲印,在暗房中作一些渲染。他的影像具有自己的风格,神秘的氛围,表达情绪化,诗情与画意并存。那幅小朋友自己制作成功一个漂亮的风筝,然后把风筝举在头上暗自得意神态;那幅药壶,是否可以理解大自然原始深林可以解除烦恼,是真正的灵丹妙药。想象多思是鲍时代影像的特色,为何不可以站在他的画像前细细揣摩,慢慢思虑呢?
第三个展区是室外的,是展区空间的突破。在油罐公园的四个密封的小油罐上,挂着大幅喷绘的周伟的影像作品,题目是《舆地新堪》。周伟是摄影师,策展人。这组照片,记录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作为历史映照历史见证的建筑物的变迁变化。大到镇江巨蛋,小到乡村农民的自住房,主席像教堂佛堂都有收集。新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百年之前华侨兴建的汕头小公园洋房,密密麻麻小轿车的新能源汽车城,时间一点点走过,也许人能消失,但是建筑物还会留存下来,保留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最后一个展区是油罐公园的管理办公室临时借用的二层小楼。这里有廖祖同、昆、李云川三人的摄影作品和洪磊和马占冬的视频影像。
廖祖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常州摄影师,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磨,静物摄影独树一帜。廖老师猛然想起有个摄影比赛,随手拈来的创意静物摄影,获得全国摄影金奖。他这次展品的题目《物与影的对谈》,有他钟爱的红色系列精品(这个红与张艺谋的大红有些差异,可以细品)、竹帘系列精品。他的作品,他——固执地认为,这些定格的静物和繁琐的背景,正是长久以来我与他们对谈的结果。借用孙慨的话,他——“将自已对生于生命与社会,艺术与世界的所有认识和理解,全部置放于中国历史与文化这一背景下予以细密审视,个性化的摄影创作中,分明是对国人公共记忆的再现。”
昆,作为女性摄影师,美术功底深厚。她的作品题《条件•反射》,是一组手机摄影作品,虽然看似随意,幅面过小,观念摄影意味浓郁,感情显露细腻。这次常州邀请展的标题展牌、公众号题图,选用了昆的一幅放飞风筝图,飞向高高天空的风筝,似乎无拘无束,但是下面的一根风筝线还在抽着。边界和纵深就可这样理解。闭眼暗自偷笑的大头孩子,满头黑发的女子,微风飘飘的窗户,生活中的鱼、面膜、小虫、手套、绿植,都可信手拈来进入画面,作为内心表达。她的作品,年轻人凑近了仔细端详不少。
管理办公小楼,还有一个临时名字,广场X空间,这里还有重量级人物展品,就是河南摄影师李云川长期关注的《黄河东流》。借用巩志明精辟评论:李云川拍摄的就是一些属于那个时代司空见惯的素材、场景和物象,譬如说,无非就是孩子们在田间地头玩耍,老人们在闲坐聊天,乡亲们在劳作饲养,集市上的乡亲们在娱乐消费而已,画面之中似乎没有严苛的美学层面的点线面构成、造型、影调和光线,似乎不少画面如果从艺术的经典性衡量,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我要说的是,摄影的本质属性绝对不是绘画的唯美,而是社会记录,摄影的意义是在追踪时间,寄托情感,保存人类记忆。
X空间楼下放映室,一直循环播放著名常州艺术家洪磊的一个两分钟视频,题目是《逻辑必须照料自身》。两个孩子嬉戏打闹,是否打到拼命时,就没什么逻辑了,呵呵?
X空间放映室和青果巷锦诚安,放映了独立制片人马占冬四个小时长的记录片《阿芙蓉》。马占冬可以问问度娘,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和被收藏。《阿芙蓉》用白描手法记录了在缅甸佤邦登俄乡的两家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土改和文革两段时间,有很多中国人跑到了缅甸。后来缅甸禁止种植鸦片后,这些人艰难地生活。他们的后代,没合法身份,不能回中国。有的步前人做违法犯罪活动,不肯被遣返回缅甸,懒着想留国内,令人印象深刻。
生活的安逸,身心的愉悦,众多的休闲时间,相机手机电子化,航拍器的迅速发展,全民摄影兴起,玩摄影的人此起彼伏、百般花样。初心是玩摄影,快乐摄影,拍自己。后来,想玩好摄影,想提高自己,想展示自己,去看高水平的影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