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流之三(1)
中国学国学卷传统文化册理论篇
安 文
三、历法衍化
华夏天文历法与华夏文明关系之密切,不仅因为它如前所述的源远流长,还因为它象征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与唯一性,也就是“正统”(正朔),因此受到历代帝王的重高度视。历法由于年代积久而时差增大,造成时序紊乱,确有更改必要,但更多原因还是把颁布新历法作为改朝换代的重要政治标志,新立君王通过“改正朔、易服色”来解决朝代更替的正统性、合法性问题,即“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春秋繁露》: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这都说明改朝换代后改颁新历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帝王特权。
由于天文历法直接关系到农牧业生产,密切影响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因此也被人民群众高度重视。顾炎武在《日知录·天文》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由于天文历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了《离骚》、《九歌》、《天问》、《远游》等大量反映天文历法内容的文学作品。古人还将天文历法与国运国政紧密相连,认为一切人道都应遵循天道,一切人事都由天所主宰。因此,在《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许多经典著作,有关天文历法记述,又无不贯穿着政治盛衰、王朝兴亡、人事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