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聆听民情民声,如何?
吴尧舜
岁末年初,干部们为写工作总结或规划明年为百姓制定要干的实事,开始纷纷下基层了解民情、听民声了。
以往,干部下基层体察民情、听民声、调查研究,实际上都是在车轮子上度过的。所以得到的是满堂的大话、假话、空话。很难了解到真实的民情、民意、民声。这是因为小汽车轮子给官员的工作带来方便快捷,但一副盛气凌人、甚至拒人千里的架势,群众这时候只会是“肃静”、“回避”,生怕冒犯官威,哪里还敢“说三道四”?
正因为如此,中央十八大以后提出群众路线的总方针。但是,如果还是依靠过去的“四个轮子”“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不仅群众路线的目标难以达到,体察群众真实的民情都是一句空话。
当下,如何“了解民情、听民声”?笔者认为:
其一,农村的民情在田地里,城市的民情在小街窄巷的小摊上。调研是一门学问,方式方法很重要。要坚持过程导向,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真实上做文章。因此要“了解民情”,走红地毯是到不了的,必须移步走进田地和窄巷。到那里抬头一看,张口一问,就能把民情了解个七八分。不过,调查还有个作风朴实的问题,到了下面千万不可盛气凌人,穿西装戴领带,皮鞋闪亮,夹持公文包,或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这样的派头,百姓会远离你三丈。反之,作风朴实,民情了解得多而且真切。
其二,了解民情是下基层的着力点,是解民忧的第一步,民情“察”得全面精准,才能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才能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躬下身子,走
到老百姓当中去,与百姓坐一条櫈子,俯首才能聆听到真正的民声,察到民情。
“俯首聆听民情民声”,也就是依靠两只脚走村串户,不管是村民们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还是中小型微型企业,在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分彼此。这样一种姿态没有架子、没有官威,甚至连一点“官样”都没有,老百姓要反映情况用不着看谁的眼色,更不需要深思熟虑,张口就来,想到哪说到哪。“俯首聆听民情民声”,不仅是民情,更是一种浓浓的干群情谊。干部们抛开的是汽车轮子,拾起的是一种朴实的工作作风,而这种工作作风不仅是现在最需要的,更是我们的干部官员,要永远倡导和发扬光大的。
其三,了解民情,要防止“主观臆断,察非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在脱贫攻坚时,有贫困户埋怨驻村干部:“我要的只是一个苹果,他却给了我一筐梨”。为什么群众不领情,为什么会出现错位,根源就是缺少“俯首聆听民情民声”和沟通,缺少深入调查研究,缺少对群众所思所急所盼的精准了解和把握。
因此,在了解民情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群众放到主体地位上对待。既要做群众的忠实“听众”,弄清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又要杜绝不切实际的随意承诺,同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能简单“照单全收”,“眉毛胡子一把抓”。
调查研究不是空洞的说教,如果凭想当然,凭感觉,凭印象,肯定行不通。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首聆听民情民声,知其然求真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写好年终工作总结,规划好明年为百姓所要干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