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文
“华”的甲骨文是这样的,象形意思是一朵盛开之花:
《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先民定居之所,必植蔷薇为篱,绕屋栽桃树,以别蛮夷,外族称“花人”。而花同华,华是花雅称,表示生机勃勃、鲜艳夺目的意思,引申出光彩、好看和繁盛之义,还引申为精华、才华之义。
“夏”的甲骨文是这样的,象形意思是一个正在祭祀或观测太阳的人:
中国先民是农耕民族,靠天吃饭,自然最关心气候气象。而中国多数区域,每当夏天正午太阳直射头时,就出现了影子最短现象,也是一年最短时间,彼时节被称为夏,这个时时观天的族群,便被称为夏。
《春秋左传正义》云: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即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为“夏”;中国人服饰很美,故称为“华”。
同时,“夏”又有高雅之义,“华”又有繁华之义,自汉朝开始,“华夏”便成为中国的代称。《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记》: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华夏民族从嫘祖制衣开始,逐渐形成了上衣下裳、交领右衽、宽衣缓带、系带隐扣等完备章服规制,因此又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
只要文字在,文化就在,历史就在;衣冠不绝,华夏不灭,这就是文化自信,这就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