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无所求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要求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指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要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人民日报12月1日)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便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又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再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十八大以来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
高举国之大者,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当前应当保持清醒的是,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遏制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基础尚不牢靠,农业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耕地保护任务更加艰巨。这不仅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障碍,而且是你我他全体国人的饭碗能否端牢的问题。社稷者,本指土地神和五谷神,后来用来代指国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有饭吃,才能延续生命。吃,比穿和住更加须臾不可或缺。粮食,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其必然逻辑,是守住耕地红线乃“国之大者”。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关系到民族未来的要紧事。
牢记基本国情,必须依法监管治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是十分严峻的“三少”: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全国土地详查汇总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3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4%。中国人均土地资源,也只有澳大利亚的1/58,加拿大的1/48,俄罗斯的1/15,巴西的1/7,美国的1/5。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还是依法惩罚的力度不够,导致“前车之覆”成不了后车之鉴。在城市化建设中,在工业化过程中,大片大片的耕地出手阔绰地变成了住宅楼、办公楼、城市道路和广场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守住耕地生命线,必须采取强有力硬措施,坚决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苗头遏止在萌芽状态。
保障粮食安全,努力提升耕地效率。对于耕地基本盘,要改良土壤,科学种植,防止退化;如何恢复使用有机肥,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不但要防止优良耕地盐碱化,而且要想方设法改善盐碱地使之成为优质耕地。文章列举了山东东营、河北沧州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笔者家乡江苏盐城东部原是黄海滩涂,大片盐碱地杂草难生。后经开河挖沟,让雨水冲洗盐碱;种植水稻,放水冲洗盐碱,都成了良田。现在还需警惕的现象是良田抛荒。承包户进城谋生了,每亩每年500元转让费,承包户嫌贱,种田户嫌贵。另有令人担忧的是,种田大户收获期被周围村民过早“捡拾”、偷窃甚至损毁,这必然严重伤害种粮专业大户的积极性,必须解决。
粮食问题,利害在当代;耕地问题,功罪在千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把总书记的指示和党中央的精神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