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成长,不应教条看待
最近,浙江某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她追星看演唱会的动态,导致她被辅导员劝删。在我看来,助学金的使用,不应被教条主义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没有被禁止进行某些消遣活动。虽然助学金的资助是用于帮助学生解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相关问题,但是并没有强制教条般要求学生必须过着一个勤俭节约的生活。如何利用这些资金,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如果一个学生从助学金中节省了钱,想要出去看演唱会,这是否就表示这个学生不配得到助学金? 这是值得商榷的。国家助学金的颁发,是给那些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的一种补助,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成功地走向社会。同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开朗、自律和自信的个性,而非削减其个人消费或交际开销。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是否有效地处理了事情,值得深思。我们都知道,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亲密导师,除了负责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应该具有在与学生建立心理道德桥梁的能力。也就是说,辅导员有权告诉学生他们的行为是否合适,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权禁止或限制学生活动。辅导员应该首先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像杀鸡焉用牛刀一样,不加思考地干涉学生私人的日常活动。此外,由于社交媒体平台是学生表达自己的途径之一,辅导员有责任确保学生的自由和安全。
此外,我们必须承认,在如今社交网络风靡的年代,青少年和大学生们借助社交媒体去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展示自己的个性的事情并不罕见。私人文化和个性化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在大学生活中仅仅强调学术成果和学业成绩,并不足以满足学生本身的需求。相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简而言之,追星看演唱会,和是否申领国家助学金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如果学生成绩优异、行为不良,我们也并不会因此剥夺他的申助资格。国家助学金是用于帮助学生去完成学业,并真正融入社会当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权利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和消费,同时在教育上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制力,从而使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