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文
03“从无到有”的秘诀
相比发达城市,溧阳只是一个充满猎人和石匠的普通县级市,没锂矿资源优势、没风光电优势,更没高校院所,却成就了“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中国储能及动力电池产业高地的神话。秘诀不仅在于超前精准抢抓新兴产业制造环节落地,更重要的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
创新发展方面,溧阳谋划布局极具前瞻性。早在2012年,溧阳就成立了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科技人才储备。没动力电池方面的技术和人才,溧阳就瞄准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超前布局创新平台。
2017年,溧阳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任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任总工程师。中科院物理所在国内最早开展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研究,陈院士是我国首位锂电池材料领域院士,被誉为“中国锂电之父”。在镍氢电池政策支持、锂电池被严重边缘化之时,他为“锂离子电池”争取机会,1997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凭借院士“最强大脑”,中科院物理所自1996年起在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方面持续研发积累和工程化经验,拥有世界较早的纳米硅负极核心授权专利。李泓研究员专注电池研发30年,1997年在世界首次申请了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发明专利;2005年提出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
中科院物理所拥有顶尖技术,需要技术孵化平台,把丰富的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而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溧阳,可提供绝佳“试验场”。双方一拍即合,合作打造电池新能源储能领域的世界级创新平台。2018年,中科院物理所与溧阳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主攻下一代储能及动力电池技术,长三角研究中心则针对性解决新能源、前沿科技领域内的关键性技术需求。短短几年,两家平台就成长为产业实力雄厚、科研活力迸发、精英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为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已建成前沿技术中心、测试分析中心、失效分析中心、工艺工程中心、定制开发中心等功能中心,与超400家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华为、吉利汽车、宁德时代、LG等头部企业,2022年营收超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