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以瞿秋白被捕后的回忆,以插叙和倒叙的方式呈现出“常州三杰”的故事,风格和《觉醒年代》相似,也是热血的写实主义和形式主义,让人更好地了解了这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觅渡》并没有出奇的惊艳我,给人的感觉就属于不好不坏的那一种,很平淡。但现在再来仔细回味,才发现它表达出的深意:责任与担当。
印象最深的有两段,一是在广东的暴乱,二是瞿秋白最后就义的场面。广东暴乱前夕,战士们的脸被火光染上铜色,导演用几分钟的场面概括完了这一件事,上一秒还沉浸在见证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中,下一秒就是张太雷坐在汽车上被敌人乱枪打中心脏的突然与错愕,历史就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但在这之前,在遥远的童年,瞿秋白还记得张太雷说:“你若去做,那我就保护你。”29岁的张太雷,的确遵守了他的诺言。
与他人在雨中就义的场面不同,瞿秋白在一个暖阳高照的,开满野花的草地里就义。我这时也才意识到,他除了是党员,自己本身还是个大文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现在也应当是满足自己那天生向往蓝天与绿地的文人灵魂了。这里有足够的生命力支持他,以便来年的“春风吹又生”。或许,这是他作为一位文人的自我担当。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尽到我们的责任,“尽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告诉了我们很多,我们定要做到和先生们一样的有担当!
(常州市勤业中学 金紫涵)——转自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