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事没有办好?
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言,但事情的发展使我难以置之不理,所以还是想在这里说说心理话。
去年,我住的小区被政府列入了旧改行列,据说政府准备花7000万将我小区改造得焕然一新。我小区是2003年完工建成的,至今不过20多年,之所以能列入旧改,我想可能与小区前几年发生的一次高层火灾有关。那次火灾虽未造成大的损失,但充分暴露了小区的消防系统存在很大隐患,原有管道老化渗漏,致使火灾时无法出水,而重修消防系统要花费一大笔钱。现在通过旧改,一併解决这个隐患,实是一件政府为民办的大好事。
然而好事未必能够办好。我小区通过一年多来的改造,的确面貌变了,但在业主群里,并未获得赞美,相反,质疑声和各种吐槽不断。近来又发现下水道不时冒出阵阵恶臭,搞得大家怨声载道,终于惊动了街道领导,前天还下小区作了实地调研。但如何与何时才能解决,尚不可知。
根据我的观察,这次我小区旧改不能说是成功的,政府出了很多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业主们对旧改评价不高,相反有不少怨言,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政府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没有依靠群众所造成的。这里面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
首先,我在知道旧改消息后,曾通过社区领导建议成立小区旧改领导小组,由社区、业委会与物业三方面组成,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小区的旧改事宜。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给我的回复是:改造由街道主要领导直接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的,所以组织构架搭建没有问题。改造期间问题也都会及时跟进协调。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领导小组是有名无实的。业主反映的小问题,当然不会过问;较大的问题,则一拖再拖。原因也不复杂,街道主要领导虽不能说“日理万机”,但“十机、多机”总是有的,那能来关注旧改中不时出现的大量具体问题?实践中,有的问题业委会负责同志向街道反映后,常常得不到答复,就是证明。
其次,旧改方案未能充分听取业主们的意见,向业主代表做的方案改造说明会流于形式。例如原方案要将小区的所有马赛克墙用水泥抹平,而马赛克并无损坏,原来的设计其实更为美观。在业主强烈反对下,终于只试了一幢,后面就不改了。又如小区的景观小河上突然造了座厚笨的石板桥,造好后很多业主感到与小河景观不协调,功能上也没有必要。旧改方案虽也曾对少数业主代表作了介绍,但几个钟头无法详细介绍清楚,很多是改好后才发现不妥,然为时已晚。
第三,改造过程中无权威及时决策。小区改造问题很多,也很具体,但问题出现后由于无权威部门决策因而不能及时解决,向街道反映后也常常有去无回。例如刷外墙时有涂料落在玻璃上,业主自己无法解决。意见提出后很长时间无人处理,直到要拆脚手架前,在业主强烈要求下,才派工人师父前来铲除。其实,当发现问题时只要告诉施工工人当时带块抹布抹一下就能解决的。在旧改一年中,此类问题甚多,太遗憾了。
第四,与业主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小区旧改涉及每位业主,对旧改的看法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决策部门应有与业主畅通的信息渠道。我们小区有一个微信群,大多数业主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言。在旧改一年多时间内,微信上各种意见建议不断,但往往无人处理。由于意见无人回应,引起了发贴者心理焦虑,常常出现吐槽情况,恶化了业主与业委会和物业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一个旧改小组,对业主们的意见及时回应,就能使旧改更和谐更顺利进行。没有信息沟通,利用小区微信群是这次旧改中的一个重大缺陷。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致使这次旧改成了令人遗憾的工程,至今还有不少尾巴难以处理。例如近来业主意见很大的小区不时发现严重的臭气,至今仍原因不明,难以处理;又如装了又拆的健身器材场地,仍然空着;再如每幢房子走向马路的一段,重新舖上的马赛克砖很滑,有水时易使人摔倒且有脱落等等,至今都没有解决。
我提出上述问题,只是为了总结我小区旧改的经验教训,希望以后其他小区的旧改能做得更好。但愿有关方面能吸取教训,使以后的旧改能使小区大多数业主满意,使政府的关爱能真正落实到小区业主们的心里。一句话,能将好事真正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