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 《觅渡》绽放的信仰之花如此璀璨
《觅渡》一部影片写“三杰”,生动讲述了3位100多年前的“95后”,从常州觅渡桥上出发,踏上为中国寻路的伟大旅程,展现了他们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非凡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坚毅而浪漫的革命情怀。《觅渡》绽放的信仰之花如此璀璨,让观众感受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革命家的心跳和温度,让青少年深刻领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极大地激发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观整个影片,让观众在画卷般细腻的诗意质感中,感受到知识分子丰盈的心灵史,三位革命家为了同样的信仰,从同一个家乡走向世界,又于不同的时间地点为信仰而牺牲,他们的牺牲不仅是悲壮的,也具有灵性的味道。在生命的倒计时里,无论是绿草、野花、鸟和蜂,都有着诗性的味道,在悲壮中感受到新生,也难怪牺牲二字被瞿秋白称为“大休息”,既让人慨叹生命之脆弱与渺小,又让人惊叹信仰之下的生命又如此辽阔与壮美。尤其是瞿秋白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身赴刑场,刑场之上,瞿秋白盘膝坐在繁茂的花草间,向上仰望,说道: “此地甚好!” 这一历史时刻生动的再现,是影片中最催泪的一幕,让人热泪盈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悲壮,更是一种新生,展现了百年前中国青年的热血、勇敢与赤诚,传递了充满信念与力量的革命精神。
《觅渡》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更是一部让人感受信仰力量的作品。“觅渡觅渡,渡何处,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影片中张太雷如是说。在小小的觅渡桥上,“常州三杰”不约而同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这让人联想到百多年前,13个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者,在1921年7月那个燥热的季节,从上海法租界石库门中的秘密集会,到嘉兴南湖的红船,将那颗从遥远西方采摘的“火种”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绚烂日出,荡涤了风雨如磐的暗夜,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走向,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伟大信仰,无数身着铠甲、心怀火种的青年,点燃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光荣与梦想,打破“小我”,融入“大我”,在逆境中锻炼本领,在困境中磨砺品格,从一个渡口走向另一个渡口,成为胸怀“国之大者”的民族脊梁,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让民族和国家走向强盛的美好未来。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常州三杰”,笃定心中信仰,选择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作为新主流电影诗化风格的首次尝试,《觅渡》完美的运用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价值和主流文化的最大化,在筑牢广大青年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彰显了常州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新时代弘扬三杰精神,坚定广大青年文化信仰,提供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新时代的学史增信,就是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激励广大青少年走出躺平误区,走出小我世界,更好仰望星空,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春芳华,实现人生价值。
“觅渡”是对真理的渴望,是对人生的追求,是对未来的企盼。信仰是“觅”之方向,是“渡”之动力。让我们从《觅渡》这部坚定信仰、凝心铸魂的生动教材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鸿鹄之志,肩负时代重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潮中绚烂绽放青春之花、理想之花、奋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