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老”不离嘴
吴尧舜
日前,有一篇文章说道;童心未泯、老骥伏枥、精神矍铄、白发红颜、老当益壮、鹤发童颜、宝刀未老、返老还童……都是赞美老年人的词语,用其中任何一个词称赞老人,都会受到欢迎。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也。
前天,某人见到一位老同事,是位教授。在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绩,单位向他发来了贺信。这原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老教授并不领情,向某人倒苦水,对贺信多有不恭。为何?只为这封贺信上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太高了:短短的一封贺信,“老”字出现了三四十次,看了都嫌烦。
这叫好心却没办好事,问题出在没有摸准老人的心态上。
老年人,尤其是有一技之长、尚能发挥余热的老人,虽然生理年纪大了,但工作的激情和活力仍在,年龄不能限制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对很多专家、行业资深人士来说,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仍在工作都是很平常的事,你看,水稻专家袁隆平八九十岁仍在稻田里奔走,肝病专家吴孟超九十岁高龄仍上手术台,上海交大原校长、中国无人机之父范绪箕100岁时仍在辅导学生,还在坚持做创新性研究。
阅历、经验、成就、知识都可以成为老人自信的资本;而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客观年纪的存在也造成老人产生不愿提起的心理,这是老人心理脆弱的一面。所以,在为老服务时,要兼顾到老人的心理,
在尊重老人的同时,也应适当表达,不要“老”字不离嘴。做子女的和做老年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注意。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向大家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