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天屿山安装扶梯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从视频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梯被“搬”到了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山上,两侧有水雾喷洒而出。不少游客直呼“新鲜”、“不一样的欣赏体验”;另一部分声音则持反对,认为这样破坏了登山的乐趣。
我想景区管理者同意修建的初衷一定是为广大游客着想,便利群众。据了解,天屿山海拔只有350多米,但山路曲折,步行要走3千多米,安装扶梯后游客上山的时间从50多分钟可缩短为10分钟。对于老弱病残但向往云顶和山峰的群体,山中扶梯提供了他们见到更广阔天地和斑斓风景的可能性,也为假期阖家出游却苦于老人腿脚不便的顾虑提供了多一种选择。山不再是让老人高不可攀的天堑,也不再是让年轻人叫累不绝的佳地。
至于说扶梯影响了爬山乐趣,这本就是仁者见仁。山不向我我自向山,热爱登山的人不会为路途中的诱惑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最终,无论大家以何种方式荟聚山顶,清风白云都能与子共适,相逢一笑岂不妙哉?生活中的我们也许落下了很多人,如今既然有种方式能够包容更多的人,不妨请对那些和你一起热爱着山川湖泊的同好们多一些温柔。
当然,天目山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步登山,还要仰仗于它并不陡峭的海拔,使22.3度的扶梯得以顺利安装(电梯坡度一般不会超过30度)。300多米是三段扶梯的拼接,意味着如果更高海拔的山峰则需要更多的扶梯、更大的工程量,无疑会增加坡度招致安全隐患,后期维护也颇费工夫,所以并不适合在所有山区景点推行,必须依据当地情况和专家意见。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扶梯对整体山景的影响。电梯占地面积并不小,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视觉上来说十分显眼。到底是人给自然让步,还是自然服务于人类,确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扶梯对爬山的便利性自不消说,可与此同时人们的审美体验可能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杜甫若循着电梯扶摇直上,还能陡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吗?
世界在发展,传统模式不可能一尘不变。但怎么去平衡对立方的声音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在具体的考察过后,如果能够确保充分排除安全风险,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的基础上,可以试着给扶梯做一些美学处理,使人工与天工和谐共存,让现代科技更好地融入于生态自然,避免成为“大煞风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