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蘇軾行蹤考》撰选【4-1】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3-10-12 19:27:07
1572 1 2

微信图片_20231005084710_副本.jpg

《蘇軾行蹤考》撰选【4-1

陈平

第四篇

第二次出蜀與三蘇《南行集》

第一節 嘉州

第二節 戎州

第三節 瀘州

第四節 渝州、涪州、忠州

第五節 萬州、雲安軍、夔州

第六節 歸州、峽州

第三章 南行後集

第一節 江陵府、荊門軍、郢州 

第二節 襄陽府

第三節 唐州、汝州

第四節 潁昌府、開封府

第五節 至汴京

第六節 《南行後集》行蹤考小結

 第四章 總結1

第一章 引言

嘉祐二年(1057)四月七日,蘇軾母親程氏病卒,消息於五月底傳至京師,蘇洵攜子蘇軾、蘇轍匆匆趕回眉山服喪。蘇洵《嘉祐集上歐陽內翰第四書》詩云:「今歲之秋,軾、轍已服闋。」

1【註】舊制,父母死後守喪三年(實為二十五至二十七月),洵妻卒於嘉祐二年(1057)四月,至嘉祐四年(1059)秋,正好期滿。

嘉祐四年(1059)十月四日(或五日)2,蘇洵攜子蘇軾及軾妻王弗、子邁、乳母任采蓮,蘇轍及轍妻史氏、乳母楊金蟬,一同赴京。本次路途順岷江、長江而下江陵,再轉陸路,北上汴京。路途中,遊山玩水,蘇洵、蘇軾、蘇轍各作詩文,至江陵時,蘇軾集三人之作凡百篇,並作《南行前集》敘;自江陵至京城,凡七十三篇,彙為《南行後集》,蘇轍為作《引》3。蘇軾《南行前集敘》云:「己亥之歲,侍行適楚,舟中無事,博弈飲酒,非所以為閨門之歡,而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於中,而發於詠嘆。蓋家君之作與弟轍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謂之《南行集》。將以識一時之事,為他日之所尋繹,且以為得於談笑之間,而非勉強所為之文也。時十二月八日,江陵驛書。」4【註】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八日作於江陵驛(今荊州)。蘇轍的《南行後集引》今已佚。1 (宋)蘇洵撰,曾藻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第十二卷《上歐陽內翰第四書》,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三次印刷,第 338 至 340 頁。。2 孔繁禮撰:《蘇軾年譜》卷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05 年 5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65 頁。3 (宋)蘇洵、蘇軾、蘇轍撰,張忠全編註:《三蘇〈南行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 年 10 月第一次印刷,第 020 頁。

4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南行前集敘》,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三蘇自眉山至汴京所行走路線(現在版地圖),依宋代行政區域行走路線圖,見1。2010 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1009 頁。1 參考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整理繪製。

3第二章 南行前集

仁宗嘉祐四年(1059)巳亥十月,蘇軾二十四歲。十月四、五日自眉州出發。蘇軾《與寶月大師三首》第二簡云:「軾頓首。違間巡日,法履何似?昨眉陽奉侯數日,及至嘉樹亦五六日間,……軾頓首宗兄寶月大師。」1【註】嘉祐四年(1059)十月十二日作於嘉樹。此處嘉樹乃指宋代嘉州,即今之樂山市。眉州至嘉州約一百二十里,水路約兩日行程。蘇軾等應於十月四、五日自眉州出發,或於十月六、七日至嘉州。

第一節 嘉州

仁宗嘉祐四年(1059)冬十月,順江南行至汴京途中,三蘇過嘉州時之作品。嘉州:《宋史嘉定府》載:「嘉定府,上,本嘉州,犍為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綏山、羅目、玉津三縣。慶元二年,以寧宗潛邸,升府。開禧元年,升嘉慶軍節度。崇寧戶七萬一千六百五十二,口二十一萬四百七十二。貢麩金。縣五:龍遊,[上。宣和元年,改曰嘉祥,後復故。熙寧五年,省平羌縣入焉。]洪雅,[上。淳化四年,自眉州來隸。]夾江,[中。]峨

眉,[中。]犍為。[下。大中祥符四年,移治懲非鎮。]監一:豐遠。[鑄鐵錢。]」2宋朝時,設嘉定府。元朝時,改嘉定府路。明朝時,改為嘉定直隸州。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復為嘉

定府,又置樂山縣。1978 年,設立樂山市(縣級市)。1985 年 5 月,樂山地區撤地設市,成立地級樂山市。今犍為縣地處岷江江中下游,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部,仍屬樂山市轄下的

一個縣。宋代嘉州行政區域及現代關系位置圖3。

1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卷十《與寶月大師三首》,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8672,8673 頁。2 (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11 月,上海第一次印刷,第 2212 頁。3 參考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整理繪製。4

【引】

蘇洵詩文《遊嘉州龍岩》詩云:「繫舟長堤下,日夕事南征。往意紛何速,空巖幽自明。」1《遊凌雲寺》詩云:「長江觸山山欲推,古佛咒水山之隈。千航萬舸𣍿前過,仰視絕頂皆徘徊。」

2《初發嘉州》詩云:「家託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國十年還。烏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嵋枕席間。」3【註】此際,三蘇父子三人各寫一首《初發嘉州》同名詩。蘇軾詩文《郭綸》題註:「綸本河西弓箭手,屢戰有功不賞。自黎州4都監官滿,貧不能歸。今權嘉州監稅。」詩云:「河西猛士無人識,日暮津亭閱過船。路人但覺驄馬瘦,不知鐵槊大如椽。」5【註】有關郭綸事,本文已述及。《初發嘉州》詩云:「朝發鼓闐闐,西風獵畫旃。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錦水細不見,蠻江清可憐。奔騰過佛腳,曠蕩造平川。野市有禪客,釣臺尋暮煙。相期定先到,久立

水潺潺。(是日,期鄉僧宗一6,會別釣魚臺下。)」7《治易洞》詩云:「自息遙聞太守高,明爻象彖日忘勞。洞中陳跡今如掃,斯道何曾損一毛。」8【註】此詩見《永樂大典》卷 13074《治易洞》條。明萬曆年間《嘉定府志》有記載蘇軾詩。

《爛柯洞》詩云:「但得身閑便是仙,眼前黑白漫紛然。請君試向岩中坐,一日真如五百年。」9《犍為王氏書樓》詩云:「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

萬卷今生塵。」10【註】嘉祐四年(1069)冬,順水路下行途中過犍為時作。蘇轍詩文蘇轍亦有詩作《郭綸》及《初發嘉州》。

《郭綸》題註:「綸本河西11弓箭手,屢戰有功,不賞。自黎州都監官滿,貧不能歸,權1 (宋)蘇洵撰,曾藻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佚詩《遊嘉州龍岩》,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三次印刷,第 487 頁。2 (宋)蘇洵撰,曾藻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佚詩《遊凌雲寺》,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

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三次印刷,第 499,450 頁。3 (宋)蘇洵撰,曾藻莊、金成禮箋註:《嘉祐集箋註》佚詩《初發嘉州》,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三次印刷,第 488 頁。

4 今漢原地區,宋嘉州西側。5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詩集》卷一《郭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1,2 頁。

6 失考。7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詩集》卷一《初發嘉州》,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5 頁。8(明)《永樂大典》13074 條,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6 年 6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第 5627 頁。9 佚名撰:(清)《嘉定府志(同治三年刻/重修嘉定府志/1986 年排印本/16 开精装本)卷四》,四川省樂山市

市中區編史修志辦公室編輯,1986 年 1 月 1 日排印,第 55 頁。10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詩集》卷一《犍為王氏書樓》,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7,8 頁。11 河西與河東並稱,又稱河西走廊。5嘉州監稅。」詩云:「郭綸本蕃種,騎鬥雄西戎。流落初無罪,因循遂龍鍾。……巉巉九頂峯,可愛不可住。」1《初發嘉州》詩云:「放舟沫水濱,往意念荊楚。擊鼓樹兩旗,勢如遠征戍。」2【註】過嘉州,僅見蘇轍兩詩。

【案】

樂山(宋嘉州)蘇軾行蹤概略地圖,現在佛山風景區景點概略分佈,龍岩:《嘉定府志龍泓》載:「九龍山,城東北四里。三龜山之右,一名龍岩,又名靈岩,又名龍泓。」3今龍岩在樂山岷江一橋東頭龍泓路「龍泓路小學」附近。

爛柯洞:《樂山縣志爛柯洞》載:「爛柯洞:城東北,近龍泓寺,有東坡擘窠「爛柯岩洞」四字。洞前有流杯池,旁有金蟹池、杜康池、洞天附庸諸勝。」4《輿地紀勝嘉定府》載:「龍泓:在龍遊縣之龍岩山,東坡《送張嘉州》詩云:『夢中却到龍泓口。』是也。」5依上述文獻描述,爛柯洞即在龍岩山(或九龍山)腳下。位在今樂山老城東隔江龍泓路上「龍泓路小學」內。面前有龍泓寺,此寺宋代所建,一名龍岩寺,一名靈岩寺。或言爛柯洞在龍泓寺內。今龍泓寺已近塌陷,爛柯岩洞已不易進入,崖刻與蘇軾擘窠「爛柯岩洞」均已風化。位於龍泓寺內的龍岩爛柯洞照片。凌雲寺:《輿地紀勝、嘉定府景物下》載:「凌雲寺在府之南山,寺有清音亭。邵博記云:『天下山水之勝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州之勝在凌雲寺,寺之南山又其勝也。東坡字其

亭曰“清音”,又南山之勝也。』」6凌雲寺在樂山大佛景區,今樂山大佛上的凌雲寺現況,烏牛山:《樂山縣志烏尤山》載:「烏尤山舊名烏牛,以其突出水中,如犀牛也。又名烏龍,一名青衣山,以青衣江而名,宋黃山谷過此,易今名。」7烏牛山即在今樂山大佛風景區西南側,屹立於江中之孤山,上有烏牛寺,今佚。錦水:《太平寰宇記濯錦江》載:「濯錦江,即蜀江,水至此濯錦,錦彩鮮潤於他水,故曰濯錦江。」8按:嘉州距成都三百餘里,故云「錦水細不見」9。蜀江即岷江,或稱錦江。蠻江:依查慎行註:「《太平寰宇記》載:『青衣水濯衣即青,故名。至龍遊縣與汶水合,1 (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卷之一《郭綸》,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一次印刷,第 1,2 頁。2 (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卷之一《初發嘉州》,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 10 月第一次印刷,第 1,2 頁。3 (清)佚名撰:《嘉定府志(同治三年刻 重修嘉定府志 1986 年排印本 16 开精装本)》卷四,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編史修志辦公室編輯,1986 年 1 月 1 日排印,第 53 頁。4 (清)嘉慶十七年新鐫:《樂山縣志(影印本)》卷二載。5(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上》,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31 頁。

6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40 頁。7 佚名撰:民國《樂山縣志》卷三《區域二》。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第 707 頁8 (宋)樂史撰,王文楚點校:《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益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13 年 6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1464 頁。

9 (宋)蘇軾撰,清查慎行補注,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卷一《初發嘉州注 2》,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9 月第一次印刷,第 3 頁。6以其來自徼外,故曰蠻江。』」

1蠻江即青衣江。《明一統志嘉定州》載:「青衣水在夾江縣西九十里,發源自盧山徼外,東南流經嚴道、洪雅、夾江至龍游與岷江合。」2青衣江位置,

釣魚臺:《(清)同治嘉定府志釣魚臺》載:「凌雲山後,石堂溪畔。」3今該處有釣魚臺社區,釣魚臺詳細位置已佚,

治易洞:《輿地紀勝治易洞》載:「在九頂山後門,皇祐間,郡守吳秘名,上有摩崖大字。」又:「九頂山:在府城左。……其九峰之名曰鳳集、棲鸞、靈寶、舊日、丹霞、祝融、擁翠。」

4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卷一《初發嘉州》詩云:「三江合流於嘉州城東南,過九頂山、凌雲寺、大像閣而下。」

5《蜀中名勝記》載:「治易洞,東坡摩崖大字云:『聖作易,晦其數。劉傳吳,識易祖。』」

6《蜀道驛程記下卷》十月二日紀事載:「此像(大佛)南為競秀亭,由佛殿左折而上,有小澗跨石梁,坡公洗墨池也。」

7治易洞在今「樂山大佛景區」,即古九頂山分脈上頂部或稱南山之頂,明代後改為「注易洞」。今樂山大佛景區有蘇軾書法處有三:大石書「佛」、「清音亭」與「凌雲禪寺」。是集字、偽字或真帖,無法分辨。治易洞犍為王氏書樓:宋代犍為乃屬嘉州轄下。王氏乃指王齊萬家,其兄齊愈,字文甫,後寓居鄂州車湖村,蘇軾貶謫黃州時,常與其來往。《(清)同治嘉定府志王氏書樓》載:「王氏書樓,縣南,甚高爽,下臨長江,王氏藏書萬卷於此,東坡於嘉祐中與子由侍老泉舟行適楚過之,有詩。」

8(清)蔣琦齡重走蘇軾南行路,在《空青水碧齋詩文集》中描述王氏書樓時謂:「樓廢已久,今不知其處。」9有犍為學者謂:王氏書樓在子雲亭附近;亦有學者謂:在石溪鎮。均為猜測,待考。樂山犍為縣孝姑鎮紫雲村有紫雲山,漢代大儒、辭賦家揚雄(字子雲)曾結廬隱居於此,並建子雲亭。《(清)乾隆犍為縣志》載:「子雲山舊名紫雲城。」10又載:「子雲亭在紫雲山。」11今犍為紫雲山子雲亭大約位置,沫水:《輿地紀勝大渡河》載:「大渡河:《寰宇記》詩云:『ㄧ名沫水。』」

12今大渡河流至樂山注入岷江。1 (宋)蘇軾撰,清查慎行補注,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卷一《初發嘉州注 2》,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 9 月第一次印刷,第 3 頁。2(明)李賢等撰:《明一統志》卷七十二《嘉定州》,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3 (清)佚名撰:同治《嘉定府志》卷五《古跡》,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第 81 頁。4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38 頁。

5 (宋)蘇軾撰,王文誥輯注,孔繁禮點校:《蘇軾詩集》卷一《初發嘉州》,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行,2012年 6 月北京第八次印刷。第 6 頁。6 (明)曹學佺著,劉知漸點校:《蜀中名勝記》卷十一《上川南道嘉定州》,重慶出版社,1984 年 10 月第一次印刷,第 164 頁。7 (清)王士禛撰:《蜀道驛程記清刊本》卷下《十月二日紀事》,早稻田大學藏書。8 (清)佚名撰:《嘉定府志(同治三年刻 重修嘉定府志 1986 年排印本 16 开精装本)》卷五《古跡》,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編史修志辦公室編輯,1986 年 1 月 1 日排印,第 70 頁。9 (清)蔣琦齡著,蔣世玢等點校:《空青水碧齋詩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327 頁。10(清)佚名撰,北京故宮博物院編彭山、犍為、峨眉縣志:乾隆《犍為縣志》卷九《山川》,海南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 276 頁。

11 (清)佚名撰,北京故宮博物院編彭山、犍為、峨眉縣志:乾隆《犍為縣志》卷九《山川》,海南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 179 頁。12(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42 頁。

7佛腳:《輿地紀勝大像閣》載:「在凌雲寺,唐開元中,僧海通於瀆江、沫水、濛水三江之合,悍流怒浪之濱,鑿山為彌勒大像,踰三百六十尺,建七層閣以覆之,至韋皋時,積十九年而工始備,皋有《大像記》。」1佛腳即今樂山大佛之腳。樂山大佛像照片,

附記:

(清)同治《嘉定府志白崖三洞》載:「城北十里,約白雲、曰朝霞、曰清風。朝霞洞一名蘊真洞,亦名治易洞,是為宋逸民、程公望注《易》故居。……蘇洵父子數過其地。」

2《輿地紀勝嘉定府景物上》載:「三洞:在北門外白崖院,名曰朝霞、白雲、清風,廣可容百數人。」

3今樂山市綠心公園東側陡坡上,前側為竹公溪路,過溪為朝霞路,東南側為綠心路東北向延伸為鳳凰路南段。又:「清音亭:在九頂山,東坡書額,下瞰大江,萬瓦在目,三峩橫陳。」

4清音亭在今樂山頂東坡樓前,亭額有蘇軾書「清音亭」三字。嘉州白厓三洞。樂山(宋嘉州)蘇軾行跡考概略地圖。李常生繪製 3/3/2016。說明:樂山大佛位置在北緯 29.3241度,東經 103.4610 度,海拔 397 公尺。烏牛山位置在北緯 29.3225 度,東經 103.4609 度,海拔 422 公尺。爛柯洞位置在北緯 29.3403 度,東經 103.4629 度,海拔 377 公尺。白崖洞位置在北緯 29.3512 度,東經 103.4420度,海拔 401 公尺。

(清)同治《嘉定府志蘇稽山》載:「在城西三十里,有坡老亭。……陳文燭謂蘇軾讀書於此。」5今蘇稽鎮在樂山市西北方三十里,必須沿大渡河、臨江逆流而上,自樂山前往,估計來回要三日行程。三蘇沿岷江而行,過嘉州則順江而下,至嘉州時為十月六,七日,出1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34 頁。

2 (清)佚名撰:同治《嘉定府志》卷五《古蹟》,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第 76 頁。3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上》,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29 頁。

4 (宋)王象之撰:《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 12 月北京第二次印刷,第 3933 頁。

5 (清)佚名撰:(清)同治《嘉定府志》卷五《古蹟》,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第 57 頁。

8嘉州時為十月十三日,逆流往蘇稽山一遊或讀書機會甚少,此文所載顯然有隙。又載:蘇軾撰詩「但得身閑便是仙,眼前黑白漫紛然。請君試向巖中座,一日真如五百年。」

1白水寺在峨嵋山,今稱萬年寺,各種文獻中未載蘇軾去過峨嵋山,此詩似非蘇軾所作。

蘇軾在嘉州亦作簡,見《佚文彙編》卷四《與寶月大師三首》第二簡云:「今嘉倅任屯田秀才行,聊附此為問。草草,不宣。軾頓首宗兄寶月大師。十月十二日。」2寶月大師乃惟1 (清)佚名撰:同治《嘉定府志》卷四十《藝文志》,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第 417 頁。

2 (宋)蘇軾撰,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佚文彙編》卷四《與寶月大師三首》,石家莊:河北人9簡,為成都大慈寺和尚。嘉倅任屯田乃指當時嘉州通判任屯田,為四川名士,其人不詳。位於龍泓寺內的龍岩爛柯洞。樂山大佛上的凌雲寺。

(清)乾隆《犍為縣志三聖石》卷之一載:「三聖石在三聖驛,有眉山蘇東坡與與弟,人民出版社,2010 年 6 月河北印刷一廠印刷,第 8672,8673 頁。10子由艤舟處,題小絕於崖。」1此說僅為傳說,姑且聽之,三聖石、三聖驛今已不查。

1 佚名撰,故宮博物院編彭山、犍為、峨眉縣志:(清)乾隆《犍為縣志》卷一《山川》,海南出版社,2001年 4 月,第 179 頁。11。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21255
    积分
  • 3706
    博文
  • 5677
    被赞

个人介绍

《劲草》文学社社长,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