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先烈精神,渡我辈困顿
陈晓冬
从教学楼出来,一股凉风趁虚而入,钻在手机里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抬起头,几滴雨水落在脸颊,宣示着秋天的到来。
原来已经是秋天了。
似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春天还没走远。“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夏日还在昨天。再抬头,已经到了“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的秋季。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留住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我不知道。
无数件小事堆叠起过去的时间,小到似乎没什么值得纪念。每天按部就班地活着。在网上刷到一句话,“在上学与上进之间,我们选择上香。”佛系躺平成为了我们的常态。仿佛秋季就是一个慵懒的季节。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抬头望,我看到张太雷伏在书案上写信:“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所以我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求学问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所以我决计外国去游学求一点学问……”信中他劝慰妻子:“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我并没有一点忧愁,因为我有这个目的在心中……”家书中无法言明的“学问”“幸福”,正是张太雷苦苦追寻的人民幸福,是多年求索的共产主义理想。
当他牺牲时,“只见汽车弹痕累累,轮胎打穿泄了气,车已不能启动。张太雷的遗体靠在车厢内,头部中一弹,仍戴着眼镜,胸侧中一弹,血水流淌在车内外”。在血泊之中,他像是一朵凌霜斗雪的梅花,凄然绽放。
如果说张太雷是傲然挺立的梅花,那么瞿秋白就是熊熊燃烧的石榴花。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瞿秋白好友郭沫若的散文名篇《石榴》,借石榴赞颂了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格,而这,正是革命者瞿秋白生动的形象写真。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瞿秋白就经常和妻子杨之华讨论被捕和牺牲的问题。他曾经说:“我们的不自由是为了群众的自由,我们的死是为了群众的生。”瞿秋白烈士在其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一直在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寻觅解救人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的救世良方,以求渡过不平的社会。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2岁的主席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武装斗争,夺取地主的土地和财富,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尽管秋收起义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却足以看出毛主席的英雄气概和胸襟大略。
古往今来,无数的前人在为我辈引路,即使前方灯火璀璨,亦有迷失方向的人。
在深圳,有一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人,他们做着日结的工作,拿着一天的工资,去网吧包三天的夜。三天里面他们不会去想其他任何事情,只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醉生梦死。人性,永远在追求即时的快感。而在普通人中的胜出者,往往不是战胜了普通人,而是战胜了自己的人性。
我读他们的故事,不敢丝毫批评和嘲笑,我常常会从他们身上看到另外一个自己。努力一天安逸三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而畏惧挑战、用赌徒心理面对生活中的机会……这些三和大神的做事方法,时时刻刻会跳到我的面前。当我面对这些复杂的困难的抉择时,我就想,干脆先打开手机,来上一局游戏定定神吧。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一个喜好烟酒的人,很可能会点上烟、倒上酒,再来上几局游戏,心想着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吧——那我还有什么资格嘲笑三和青年呢。三和大神不是神,只是将人性暴露无遗的普通人。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人性的深处,都有成为三和青年的那一面。
今天在大学的我们,简单的事,不仅让人失去挑战复杂的勇气,还会让人跌入寻找更简单事情的惯性之中。由此反观我们自己,如果简单的事情能够让我们感到满足,结局可能是,我们会寻找更简单的事情来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拓展眼界,而不是窝在宿舍的弹丸之地,孤芳自赏。
雨水落下,滴在脸颊上。却让我的思想得以充盈,身心得以舒展。我遇见了这个秋天,我觅得先辈的伟大精神,渡过这个困顿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