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常州与苏锡宁通差距之五
安 文
产业振兴,既要重磅政策撬动,也要金融资源的赋能,才能形成高端资本的强磁场。目前,常州市区两级共设立主投新能源的基金27支,总规模264亿元,累计投资常州本地新能源项目70个,投资总额118亿元,撬动其他社会资本投资超300亿元。
与此同时,常州还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龙城科创发展基金,下设产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连续三年以不低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如今,新能源产业早已成为常州制造业一张亮眼名片,博得了“新能源之都”的美誉。新能源产业对常州经济发展的拉动不可估量。
2022年,常州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1%、223%和29%,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2%、26.2%和14.8%,常州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也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增长17.5%。也因为新能源产业的支撑,2022年,常州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1%,高于江苏省全省水平5.8个百分点。
提到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就不能不提其新能源车产业。在常州,有个“三页PPT造车”故事: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带着三页“理想”的PPT来到常州武进区,为自己的创业公司车和家(后改名理想汽车)寻找生产基地。经过多轮密集洽谈,武进高新区以“厂房代建+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深深吸引了李想团队,“当时武进产业基金还参投了理想汽车7.8亿元融资”,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由此落地。
常州其实原本就有汽车工业,这些年承接了不少上海的汽车发展产业转移项目。但整车制造一直是常州的软肋,也是其梦想。理想汽车的到来和市场影响力,常州的“梦想”也很快实现了。2019年,比亚迪到常州新北区设厂;2022年1月,第一辆“常州产”比亚迪车正式下线。常州北有“梦想”(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南有“理想”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开始形成。 2022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常州位居第五,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北京,其新能源产业发展程度可见一斑。
常州在新能源产业一直有着“2+5+N”的说法,其中“2”是理想、比亚迪两家整车企业,“5”是包括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等在内的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N”是指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自古“好马配好鞍”,在其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中,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动力电池产业。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分杯羹,是因为常州金坛区2015年听说地处河南洛阳的中航锂电(现改名为“中创新航”)遭遇诸多困难,便主动上门招商,通过给企业注资,与企业共同进退,最终让其“起死回生”。如今,中创新航电池装车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
常州新能源产业在深耕多年后,结出了硕果。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位;同时,2022年全国的动力电池产量中,有20%直接来自常州,直接带动了千亿规模的市场。综合下来,常州的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动力电池产销量都占到江苏全省的一半,相当于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之和。正因此,常州在“新能源之都”的竞争中,意外跑赢了昔日的两位“爱答不理”的小伙伴,取得了领先。或许,正是因为新能源产业的崛起,繁荣的制造业体系,以及人口的持续大幅流入,才是常州再次获批地铁项目的重要原因。
今天,奋斗中的常州距离“万亿之城”只有一步之遥。没人知道跨过“万亿”之后的常州又会开启怎样的篇章,柳暗花明的故事,永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