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赵高说三句话
文/刘建东
我知道,当我写这篇杂文,若是引来争论、争辩是允许的,但还可能招致批判和责骂,继而冷嘲热讽类的人身攻击都会有的。
那么,首先我认怂般的声明:我不是替赵高来洗白,不替赵高翻案,只是就我个人的认知,在我的三观见识中,对赵高这一历史人物闲话几句而已。
(电视剧《神话》里的赵高)
截至当前,百分之九十九的书籍都统一将赵高定义为十恶不赦的奸贼,加在赵高身上的形容词、定语尽显中华文字之艺术优秀。历史么,总还是允许不同声音的,尽管这种声音不是主流且微弱,常州老乡——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便从正面给了赵高行为的解释和评价,前提是赵翼的考证认为赵高是赵国的旁支宗室。
赵高这个人的来源很不清楚,当前的所有史籍以及野史都说不清楚赵高是怎么来的,于是年龄也是稀里糊涂的,似乎忽然之间,就在秦始皇的皇宫里冒了出来,并且一出来,就起码有三十岁以上的了。赵高这个人正因为来源不清,导致了后世很多历史学家有了研究的课题,你猜我测,他立你驳,有事可做的了(有课题经费和稿费可拿)。先简要说说,当前常规认知下,赵高的所作所为,大致是从秦始皇在沙丘病死那一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他联合李斯扶植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二,矫诏害死公子扶苏及蒙恬等忠臣良将;三,教唆胡亥屠杀兄弟姐妹;四,留下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不断借胡亥之手铲除异己;五,迷惑胡亥,让胡亥成为一个草包皇帝,玩弄于掌中;六,加重赋徭,推行连坐法;七,弑君政变企图称帝。
我总结了以上赵高所为的七点,把杀害李斯没有列进去,因为李斯死不死,并不是天下大乱的诱因,在朝廷争斗,你死我活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李斯也想杀了赵高的,只是手脚慢了一点,或者手腕没能扳得过赵高而已。于是,在我的认知里,赵高的所想所为,不过就是三句话:我想活着;我想活得更好;我还想活得更更好。
这可从当前所知史籍中,赵高的人生经历来印证。如赵高首次露面登场,是被秦始皇赏识,安排给年少的胡亥教导判案断狱课程,不知怎么就犯下了重罪(到底是什么罪?),要被杀头了,随后凭着伶俐的口才,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单从这次事件来说,赵高是不是第一次意识到“我想活着”的这种感觉。毕竟,无法细究赵高的出身和成长来源,无法获知在幼小、少年、青年时期的赵高是否也有“我想活着”的强烈渴望,或者说进宫当太监的动机是“我想活着”还是“我想活得更好”?不过从中国三千多年的宦官(寺人、太监)历史中来看,几乎是所有人去当宦官的唯一动机就是“我想活着”。当然有人和我抬杠说,也有人是为了权势去赌一把,一旦当太监有了出息,那还是大权在握,可以呼风唤雨的。其实,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赵高的心声“我想活得更好”!
某电视剧中赵高形象
秦始皇在沙丘暴毙了,原本默默无闻的赵高突然挤到了舞台前言,说服李斯,矫诏扶植了胡亥上位。其实,当时的赵高假如继续的默默无闻,无论谁当皇帝,对他没什么影响,仍然可以继续活着,毕竟,整个秦皇宫和跟随秦始皇巡游的太监并非只有赵高独一人,别人只是在史书上没留姓名而已,该活着的,仍然活着,被陷害杀死则另说。此时的赵高就比别人相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活得更好。”
当已经达到了“活得更好”的目标后,忽然发现,还是有人牵绊着、掣肘着,总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把牵制的人杀光,不就行了嘛,于是就杀李斯、杀不听话的群臣,终于活成了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事实确是自己就是没有正名的皇帝了,这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我还想活得更更好。至于后来,杀胡亥、企图称帝都是历史的大势所趋的了,外面的世界已是赵高无法掌控的了,当不当皇帝又能如何,一统天下的大秦国正在土崩瓦解进行中,固然与赵高推行的一些酷刑峻法有一定的关系,又与当时所有人的认知有关系,不作讨论,反正啊,赵高只是在“我还想活得更更好”的指导思想下,将秦国成功地提前灭亡,这是千古不争的事实,也是赵高乱国的铁证。
人类其实早就思考过一个问题:“毒蛇知道自己是毒蛇吗?”同样,在赵高的思维中,他的所作所为,他都是有理的,他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至于杀人不杀人?杀了多少人?是否可以少杀一个人?在赵高的认知里,是不会这么想的,他只会想,谁不听我的话,必须清除了,至于如何的清除法,那就不去想了,大概不看见、不说话就是清除吧,那杀掉了,更就是管不着了。
颇为经典的赵高影视形象
尽管后来的两千多年中,赵高是千古罪人、十恶不赦的奸贼,但赵高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假如还让赵高有一个静坐下来思考的机会,或许赵高会觉得:“太他妈不顺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啊?”
(完,约1800字)
——创作不易,转载需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