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故事】“超加蟹”小笼馒头”已经发表在2023年6月刊【乡土.野马渡】P49-56【振东狮吼】中篇专栏,全文近万字,这里作了删节。
[振东狮吼]
“超加蟹”小笼馒头
一 形美味鲜超加蟹
阳湖是江南有名的吃城,这年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起,设在城东菱溪大街上为期半个月的迎新春美食节隆重拉开了帷幕,整条街上彩旗飘飘,横幅连连,乐队音响,美女迎宾,拉客聚人气……各路吃货不远百里慕名而来大饱口福,那闹猛,比正月十五闹元宵还热火。
也就在这天,菱溪大街中街一家店铺前,突然响起—阵阵压倒乐队音响的电子鞭炮声,震耳欲聋的声响中,一块上书“卞家小笼馒头”的招牌挂到了大门门框上。
“小笼馒头”,就是小笼包子。阳湖人把包子和馒头都叫“馒头”,区别说法是,包子是“有馅馒头”,馒头是“无馅馒头”。在阳湖,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小笼馒头了,还“超加蟹”,几个意思?一时间,吃货们纷纷向“卞家”拥去,好奇,更想着来抢先尝个新鲜。
卞家店主卞运河,本地菱溪里人,长得精明能干,脑袋一转就有“花样经”出来。几十年前与菱溪大街西街头的百年老店“瑞和小笼馒头店”合伙生意做得好好的,忽然就离开,到外地打拼去了,今年秋后才回到菱溪。卞运河回来前,就把菱溪大街中街上自家出租的房屋收回,装饰一新,宣告要开办小笼馒头店。
家人持反对意见,要卞运河三思而后行,还说菱溪大街这个“码头”不是那么容易停靠的。卞运河回答得坚决:前怕狼,后怕虎,我就不从深圳回来了,回来,就是要在菱溪弄出点名堂来;亲友劝说,小笼馒头,你做得过西街头百年老店的吴老板?卞运河说得干脆:各敲各的锣,各赚各的钱,他打他的名牌,我弄我的民牌。
传说传得热闹,“卞家有绝活”,卞运河却不慌不忙,跟没事人一样,一心一意忙店面装饰。直到开张那天,才显露出他自己的绝活来――“超加蟹”,满足了吃货的预期。那些吃过卞家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的,大都边用纸巾抹嘴边伸出大拇指,赞叹:“好吃佬,特别地好吃佬!”
卞家的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从外表看和瑞和的加蟹小笼馒头没有什么两样,但说是不加蟹的,却有超加蟹的鲜美滋味,轻轻一咬,嘿,满嘴流油满嘴香,那汤汁里蟹黄味重,鲜得啊,别提有多美了,用阳湖人的话来说就是“比瑞和的加蟹顶黄小笼馒头鲜多了,鲜得来,眉毛都要落下来了”,而价格,一笼超加蟹顶黄的6只小笼馒头,只有瑞和加蟹顶黄小笼馒头价钱的9折。价廉物美啊!
这话传到了瑞和吴老板的耳朵里。
阳湖城东南西北中大小小的小笼馒头店,少说也有三十来家,百年老字号的,可就他吴老板瑞和一家,吴老板是瑞和的第六代传人。开头,吴老板也没把这些传话当回事,笑着说也就那么个窄小门脸,充其量也就是个摊位而已,掀不起风浪,新开店,摆摆噱头,别别苗头,吃货新鲜劲过去了,热闹也就过去了,加蟹馒头就是要加蟹的,不加蟹能做出超加蟹馒头,怎么可能呢,说书哩!
阳湖人说的“说书”,有“在吹牛”的意思。
没想到,十天半个月过去,卞家的生意没有淡下来,仍然是宾客盈门,天天爆满。还不至这样,一条街上有了风言风语,说卞家做的小笼馒头,别看不加蟹,但确实比瑞和加蟹的好吃多了。菱溪街四周的,阳湖城的,远道无锡、丹阳那边来的,吃货不少,大都是冲着卞家“超加蟹”来的。天天早市、点心时、夜档,吃货排队等着翻桌。还有了这样的评价:到阳湖城,不到菱溪去吃“卞家超加蟹”,算是白来了一趟!
瑞和的客人天天少下去,吴老板有点坐不住了,心里焦急,这才想到要关注关注那“窄小门脸”的卞家了。
这天一个大早,吴老板悠闲地提着只鸟笼走到了卞家店门前。
来的都是客。卞运河扫视了吴老板一眼,转而笑嘻嘻地迎了过去,说着“好久不见”,就接过吴老板的鸟笼在门楣处挂好,请他到雅间就坐。二十分钟后,卞运河亲自把现蒸的自家超加蟹小笼馒头端了过来,说着“请吴老板享用”就要退出雅间。
吴老板伸手把卞运河拦住,阴阳怪气地说:“不是为我加二奉承特做的吧?换一笼吧!”
卞运河笑道:“好呀,好呀,请吴老板进灶间自选,如何?”
吴老板进了灶间,自选了一笼。
在雅间,吴老板把小蒸笼朝自己身边移了移,凑过头去,鼻子轻轻地一嗅,接着拿起筷子提起一只,蘸了蘸和了姜丝的镇江香醋,慢慢地在小小的馒头上咬了一个口子,张嘴一吸溜……他不由得呆住了,心里说:呀呀呀,这等美味还真超了加蟹。噫,老子什么有馅馒头没吃过,天津的“狗不理”,南京的“金陵小汤包”,上海南翔的“小笼包”,就说自家的“加蟹”,虽说好吃,但与卞家超加蟹比起来,差别确实不是一星半点。吴老板又提起一只,抬举到眼前细细地看了起来,这不就是一个小馒头十三个皱摺嘛,外形是一样的精致,不加蟹,怎么就比加蟹的还要有滋味呢?吴老板想痛了脑子,也没想出个一二三来。不过,他心里不得不承认,卞家这不加蟹的小笼馒头还真是有超加蟹的味道。
这时,门帘挑开,卞运河走了进来,将一碗被阳湖人称为“八绝难敌一汤”的豆腐汤放到了吴老板的面前,说了句:“吴老板请用,这豆腐汤吃了清口。”
吴老板面色凝重地扫了一眼卞运河,很勉强的点了点头,没动豆腐汤,站起身来,与卞运河打了个招呼,不甘心地走出了雅间。
二 同行冤家惹是非
吴老板这一夜没有睡好,思来想去,做加蟹小笼馒头,自己是百年老店的传承人,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好吃的名气在阳湖是数第一的,咋就做不过不加蟹“超加蟹”的卞运河了呢?想着想着,想得心里恨恨的直咬牙,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找卞运河的麻烦,挤垮他,不容易不说,就是那样做了,谁人知道了,只会引起吃货们的鄙视,反倒更加影响自己的生意。而且,眼下网络猛似虎,网言可畏,还不让菱溪人,不,是全阳湖人指着自己的脊梁骨骂个半死。
天蒙蒙亮时,吴老板有了算计。他冷笑着自言自语:“在菱溪大街混了大半辈子,哪路红眼睛绿眉毛没见过,哪样坎坷埼岖没经过?卞运河敢叫板,当年是嫩,现在还是嫩……”
第二天一早,吴老板又提着那只鸟笼进了卞家店堂。不待卞运河让座,就开门见山,说从今往后,想和卞老板再次合作经营,他吴老板给卞家出资金,卞老板出技术,做大“超加蟹”……说着说着,吴老板伸出手展开五指:“赚钱对半分。”
这是吴老板苦思冥想了一夜的“先礼后兵”两步走算计中的第一步“先礼”。都是生意人,吴老板懂得“一招鲜,吃遍天”,有绝活的店家,都把秘方看作是自家的性命,命可丢,秘方决不外传。卞运河也不会例外。他已经了解过,卞运河店里虽然招了工人,包括做馒头的,跑堂的,可是拌馅这一关键处,都是卞运河自己亲自动手,绝不让外人沾边。吴老板是这么想的,合作经营,他投钱拓展经营规模,卞运河不用投资,也不用把秘方拿出来,做大生意,多赚钱分成,卞运河容易接受。
吴老板说得起劲,卞运河脸色微变,脑子里显映着当年的事,好一会才抬起头来富有深意地瞧着吴老板,双手合十朝他拱了拱,摇摇头,话里有话地断然拒绝:“谢吴老板的好意,合作经营,我可是受不起,怕损了您老的钱财……”
吴老板顿时满脸通红,他转着骨碌碌的两眼,好久,才阴沉地说:“你不是不知道,在这‘小梁山’做生意,不识相,可是要吃辣虎酱的?”
菱溪大街热闹,市场繁荣,可历来是被人们称为“小梁山”的,绝不像外人们想像的那样是花好桃好之地。
卞运河咬紧下唇,没吭声。
吴老板铁板着脸,说:“再想想?”
卞运河也没了好脸色,冷冷地说:“没什么好想的,吴老板以为现如今还是当年?”
吴老板撂了句狠话:“当然不是,不过商战嘛,是不会停止的,硝烟也不会散去。”
卞运河意味深长地说:“是啊,战吧,打个持久战!”
吴老板“先礼”一步没走通,听着卞运河硬梆梆的话,那脸色已经是一片灰败,再说不出一句话来,默默地离开了卞家。
吴老板算计的第二步“后兵”,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煽动他人去卞家店里寻事找茬,要么就是在姜丝香醋里吃出蚊子来,要么就是在豆腐汤里捞出苍蝇来,寻事找茬的又是拍照又是摄像,叫嚷着要发到网上去。起先,遇到这事,卞运河就赔着笑脸,免了单,还送上一张免费品尝劵,息事宁人。
吴老板听说了,冷笑着说:“我倒要看看卞运河能一直这么抗!”
后来,这“小儿科”捣乱玩多了,卞运河不再忍让,对那些人客气地说:“上网就上网吧,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不要自己把自己弄进了局子!”卞运河这一说,那些人灰溜溜地跑路,店堂了平静了好一阵。
这天下午三点多,正是吃点心的市口,卞家店门口排满了等换桌的吃货,喧喧嚷嚷的。就在这时,有一个老太婆趔趔趄趄从排队的人群中挤了过来,在店堂里招呼客人的卞运河正想上前搀她一把,老人却突然跪在了他面前,伸出手来,哀求道:“老板行行好,给点吃的吧。”卞运河赶紧扶起老人,掏出一张拾元的票子放到了老人手中,而老人却把钞票还了过来。
卞运河疑惑了。
老人说:“我不要钱,我饿,我要吃的。”老人一边说,一边可怜巴巴的盯着吃货们在吃的小笼馒头。
卞运河点点头,请老人坐到了帐台桌旁那张空桌子上,又叫跑堂的送来一客“超加蟹”、一碟姜丝香醋和一碗豆腐汤。老人连谢也没谢,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一只,顾不上蘸一蘸姜丝香醋,也不顾烫不顾汤汁滴嗒滴嗒流着就呑下了肚。
卞运河关照着:“慢点, 蘸一蘸香醋,别烫了。”
老人也不回答,又将一只小馒头塞进了嘴里。一会儿,6只小笼馒头全吃完了。老人打着嗝,端起豆腐汤就吃了起来。
卞运河摇摇头正要转身离开,忽然,老人双手捂着肚子,大声叫喊起来:“我,我肚子疼……”卞运河大吃一惊,赶忙问老人怎么了。老人没回答,就重重地倒在了地上。卞运河懂点中医,赶紧用右手死死地掐住老人的人中穴位,左手手指放在老人鼻前一试,惊出一身冷汗,他急急地喊了起来:“快,快打120救护车,打110报警!”
警察来了,120救护车也来了,市食品卫生检测站也来了人,检测了当天卞家店堂里的小馒头,包括客人和老人吃剩的豆腐汤,没有发现有毒物质,灶间原材料卫生指标也正常。出了事情,街道下了卞家店“暂时关闭停业整顿”的决定,让卞运河随时配合各方面的调查。
事发突然,有点惊慌失措的卞运河静下心来想想,总觉得有点蹊跷,自然就联想到了那天和吴老板的对话,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向有关部门作任何解释,服从街道的决定,停了生意,关门全面整顿。
那天晚间,从来滴酒不沾的吴老板开心得吃了三盅高度白酒。
老人进了医院,急救检查,没有中毒现象,而是受了某些刺激物的侵袭,突发呼吸道疾病,好在老人几天后就恢复了。十天后,经过停业整顿的卞家重新开张。
说也奇怪,卞家的生意并没有因为老人出事受到影响。重新开张这天,吃货们像是约好了的,潮涌般来到卞家,吃客盈门,等吃的排的队在店门口街面上转了几个弯。
那天,有个熟客把卞运河拉到一边,悄声地说:“对吴老板,你还是敬重点好!”卞运河一手捂着腮帮子,露出半边被压抑了的笑脸,说:“那是,那是自然的。”后来,又有人告诉卞运河,那老人来店讨吃,是吴老板搞的事。老人是外地流浪过来的叫花子,吴老板听人说老人有哮喘病,就让人怂恿老人到卞家讨要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吃,蟹是寒物,蟹黄比蟹的寒性还要大,吃多了易刺激呼吸道,呼吸道受了刺激会发生强力收缩,就极易出现猝死。让老人猝死,目的很明显,一是试试卞家超加蟹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是借刀杀人,想搞垮卞家。吴老板容不得别人在他的地盘上有人和他竞争……
卞运河摸着下巴,说:“你从哪听来的?这事可不能乱说哦。”那人嘿嘿一笑:“你爱信不信!”
卞家生意越好,吴老板心事就越重,“两步”走偷鸡没成亏了把米,还差点闯出祸来。就在吴老板绞尽脑汁想着第三招时,“眼线”传来了“好消息”。吴老板给“眼线”赏了钱,静等着看卞运河的好看。
这天夜档,在卞家吃小笼馒头的几个年轻人打起架来。起因是,一个小年轻吃馒头不小心,把小笼馒头汤汁溅到了前面桌子上一位女士的背上,女士的先生好像是个“练家子”,二话没说就动起手来,小年轻原本想道个歉,见对方动起手来,不买帐了,不但不再道歉,反而一拳来两掌去的交起手来。
卞家整顿重新开张不久,卞运河不想让事情闹大,赶紧站到交手双方中间,左挡右拦的,但怎么也劝不住他们,还挨了好几个冷拳头。两个当事人练着练着,和两个当事人一起来的也都动起了手,群殴起来,好几个人练得头破血流。
看着吵吵嚷嚷的人群,吴老板心中禁不住有了一丝快感。
卞运河无奈地报了警。
警察来了,还是上次来的那几个,问了经过,当头的皱着眉头笑了,对卞运河说:“以前只听到小笼馒头汤汁溅到前面吃客的背上,当是笑话,没想到是真有啊!哎,你呀,多精明的老板,就不会动动脑筋,安民告示,弄点如何吃小笼馒头的文字,教教他们怎么吃,吃客看明白了,也不会发生汤汁溅到女士背上去的事了……”
响鼓不用重锤,警察一语点醒了卞运河,一个好的说小笼馒头的文字,也是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统一,文化渗透进美食,多好的事啊!
没看到卞运河的好看,等来的是卞运河又弄出了“花样经”,吴老板差点就气昏了过去。
三 物质精神齐愉悦
这天晚上,卞运河想,吃小笼馒头,汤汁会烫了嘴唇、舌尖或是把汤汁溅出来伤了他人,大都是因为不得吃小笼馒头的要领。卞运河琢磨来琢磨去,想出了个吃小笼馒头的18字吃法要领。
第二天,卞运河就向一些陌生面孔吃客开始讲授。他比划着侃侃而讲,没想到,人家不但没领他的情,反过来还嘲讽他是“吃饱了撑的”,一个小小的点心厨子也敢来笑话别人不会吃小笼馒头……卞运河急得直摇手,说:“没有这个意思,我是……”火气大的顶着卞运河说:“一边凉快去,离我越远越好!”
卞运河心里难受,自己好心好意,怎么就换来嘲讽和火气呢?他想了好久好久,有点明白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自己讲授小笼馒头吃法要领是好心,却忽视了吃客的面子。“18字吃法”固然是吃小笼馒头的经验总结,不少吃客是想要知道的,但在大庭广众中讲授,有失吃客的面子……
想想自己怎么还不如那个不做生意的警察懂生意经,卞运河直生自己的气,思量着,脑筋转了个弯,就依着那个警察的提醒:不讲,换种形式让吃客看,套路是老了点,但可以搞个“集满10张广告纸换一张品尝券”的销售新意啊!
几天后,一份一面印着“卞家超加蟹”实物图片,一面印着“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真好吃”文章的精美宣传纸,摆在了卞家店堂里的每一张桌子上。“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真好吃”的文章写着:
卞家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堪称阳湖一绝,它的形式美,洁白如景德镇细瓷般透明的薄面皮,面皮顶上有精工捏制的皱褶13道,小馒头只只似白菊,举箸夹起来,悬如灯笼;内容精致,肉馅与汤汁融合一包,汤汁是第一位的,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汤如诗歌,肉馅是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开吃更要讲究,先从小笼里抄底挟起一只,放到姜丝香醋碟子里醮一醮,横中咬一口,将汤汁全都吮吸,否则,汤汁就顺着筷子流到手上,再抬腕吮吸,汤沿臂而流,可及手背心。这样,将汤汁、肉馅、面皮三位一体整合着吃,就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吃,不可旁顾。有人说,吃“卞家超蟹黄”,要“慢慢移,轻轻提,沾姜醋,开横窗,吸汤汁,细嚼品”。
难怪有人赞赏“卞家超加蟹”是“小巧玲珑形似宝塔,皮薄透明雪白晶莹,肉馅鲜嫩汁水浓郁,不加蟹黄蟹香扑鼻,滋味鲜美满口生津”。
到北京不吃烤鸭,不能算去过北京;到阳湖不吃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不能算真正到过阳湖。吃卞家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品尝的不仅是阳湖人智慧结晶的美食,还有阳湖独特厚实的小吃文化底韵。
不久, 整条菱溪大街沸沸扬扬地传开了:卞家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那么好吃,是有神仙传授了秘方的,要不不加蟹是不能做出超蟹味的。也有人不信,就跑到卞家来证实,卞运河模着下巴说:“哪来什么神仙秘方,用心做,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就做出好味道来了嘛。”
卞运河越是这么说,人家越是深信不疑“超加蟹”有神仙秘方。
有些本来不太喜欢吃小笼馒头的客人,也好奇地涌进了卞家,一来想品品“超加蟹”究竟是怎样“超”加蟹的,二来要试试这18字吃法管用不管用,管用,能吃出什么名堂来。
卞家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排队等翻桌的吃货越来越多,小笼馒头是每天是供不应求。到后来,卞运河不得不来了点手段:“超加蟹”每天限量做,发号卖。
四 说来话长实简单
“卞家超加蟹”限量做、发号卖,让人没想到,更加刺激了吃货们想吃的心思。吴老板傻了眼,气得直喘气。
转眼就到了春节,在南京读大学的孙子卞江海回菱溪来过年。孙子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跟爷爷亲,知道爷爷早年在深圳做小吃生意,赚钱供爸爸读到大学博士毕业,留校当了老师,如今爷爷又用卖小笼馒头赚的钱匿名资助着七八个贫困大学生求学。
孙子懂得甘苦,前几个寒暑假,一放假就回菱溪,在爷爷的店里忙这忙那,一步不离跟着爷爷,给爷爷打下手,看爷爷做小笼馒头时的每个细节操作。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干活时,卞运河手忙,嘴也不闲着,他不时地嘀嘀咕咕着做面皮、包馅料、捏皱褶、蒸笼里摆放、上笼蒸时火候大小等一系列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还别说,几个寒暑假下来,卞江海做出的小笼馒头也有模有样的了。只是,爷爷从来没对孙子讲过如何拌馅,也从来没让孙子看过自己是如何拌馅的。
卞江海问爷爷:“爷爷,不加蟹做出的小笼馒头,怎么能比加蟹的还味鲜好吃呢?”
卞运河一本正经地说:“自然味鲜好吃呀,不然怎么能叫超加蟹呢?”
卞江海不解:“超加蟹,怎么个理解?这‘超’,是说加蟹的量多呢,还是说比加蟹的鲜呢?”
爷爷开玩笑般说:“这是秘方,爷爷独创,不好说的……”
孙子一撇嘴:“对外人不说,对家人也不说?”
爷爷叹口气:“别问了,你又不会来做小笼馒头。”
卞运河倒是蛮喜欢孙子钻研的劲道,可惜,孙子是来帮忙的,不是来做徒弟的。想到这,卞运河自己都吓了一跳,当下大学毕业生,谁都想坐办公室,还看得上做小笼馒头这吃力不赚钱的事?再说自己压根也没想过让孙子来学徒,接自己的班,做小笼馒头生意。
那天,卞运河见孙子在一本本子上认真地划拉着,就凑过去看了一眼。卞江海也没躲着,把本子递给了爷爷。卞运河一页一页翻看,三十几页纸翻完,愣住了,那上面竟是他从秤好面粉倒进陶瓷和面盆,开始做生活的每一个动作画面,文字记载的是他在做生活时嘀嘀咕咕说出的要注意事项。看完了,卞运河什么也没说,放下本子,默默走开了。
那晚,卞运河在店堂里坐到半夜,看着自己的和面盆、竹编小蒸笼那些家什,自言自语着:就是用这些家什,养活了全家,供出了一个大学教授,多大的功劳,如今老骨头吃不消了,舍时说丢就要丢罗!
卞江海在隔壁房里听着爷爷的自言自语,鼻子发酸,双手紧握,喃喃地动着嘴唇,像是在说着什么话。
那个寒假卞江海离家去南京的隔夜,正好是元宵节,也是卞家开业一周年的日子。卞江海请爷爷谈谈他编画的资料还有什么遗漏。卞运河沉默了好一会,才说了些需要补充的内容。末了,爷爷轻声地说道:“江海,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不加蟹的小馒头怎么会有和加蟹的小馒头一样鲜美的味道吗?”
卞江海连连点头。
爷爷嘘了口气,说:“这么多年,不知有多少人在琢磨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可他们都把工夫花在了那个‘超’字上,认为既然不加蟹叫超蟹,自然就不是真蟹做的。其实,这名字不过是放了个烟雾弹罢了……”
卞江海大吃一惊,心想爷爷在说什么呢?
卞运河语重心长地说,在阳湖,几十家做小笼馒头的店家大多精工细作,成品味道大同小异,为什么唯卞家的超加蟹好吃,确实是出在这个“超”字上!不过,这超,不是超别人加蟹量,也不是加了比蟹更好吃的代用品,而是“超级用心地做,不偷工减料地做”,那样做出的小笼馒头不别有滋味也难。
卞江海一时间没听明白爷爷的话。
卞运河笑了起来:“要说是秘方,这超加蟹,它本来就是加的蟹!”
这“超加蟹”秘方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在不经意间被卞运河轻轻一捅就捅破了。
“啊!”卞江海张大的嘴合拢不上了,好久,才问道:“可蟹多贵啊,咱们卖得便宜,不是亏本赚吆喝吗?”
卞运河说:“刚开始的确是做亏本赚吆喝……但名声响了之后,吃货都奔着这招牌来了,量大多销就有薄利……”
第二天一早,在卞家早市开张前,卞江海请爷爷监督,自己亲手和面做面皮、手工斩肉馅、配制馅料、捏小馒头成型、摆放到小蒸笼里上灶。小蒸笼上了灶,卞江海请爷爷坐了上座,然后自己进了灶间,点火开蒸,火候是先大火再中火后小火,约摸十五六分钟的样子,息了火。又是一二分钟后,卞江海把一客热气腾腾的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端放到了爷爷面前,随着上桌的还有一碟姜丝香醋。他招呼着:“爷爷,请品尝徒弟的手艺!”
卞运河眼睛睁得大大的,惊疑地念叨着“徒弟,徒弟”?然后,抽动鼻子吸了吸,沉默不语,也没动筷子。卞江海赶紧拿起一双筷子,从小蒸笼里抄底挟起一只,放到姜丝香醋碟子里醮一醮,挟起时,卞运河快速地举起筷子,卞江海只觉手一抖,自己挟着的那只小笼馒头就被卞运河的筷子挟了过去,没滴下一滴香醋,眼一眨,卞运河已咬开了小笼馒头的横中,在吮吸汤汁,再下来,卞运河的嘴巴嚅动了好一会,咽下肚,才说:“果然是爷爷手艺真传,做到了精致,滋味鲜美!”
看爷爷惬意地享用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超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卞江海微闭的眼里落下了两滴眼泪。随后,他又将一碗豆腐汤端放到了爷爷面前,说了句:“爷爷请用,这汤吃了清口。”
卞运河笑了,说:“你小子,连这一套也学会了。豆腐汤是能清口,但众口不一,见仁见智,要迎合他们的味觉,虽说是免费的,也要先请问声要不要,先问后上,不要浪费了食料。”
卞江海认真地点点头,说:“爷爷,我明白了。”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卞江海就大学毕业了。也没和爷爷打个招呼,回到菱溪,就说要跟爷爷学徒做小笼馒头。
卞运河怔了一怔,又“哦”了一声,说:“你小子,心思比爷爷重多了,人精技也精,还学什么徒,直接上岗就是了!”
卞江海喊着“爷爷”红了脸。
卞运河回到菱溪开办卞家小笼馒店后,卞江海问过父亲:“爷爷是冲着吴老板才从深圳回菱溪的,可那是为什么呢?”
卞江海父亲说,那都是陈年老账了。
卞运河和吴老板也算是多年朋友,当年,阳湖各色传统小吃冲上市场,价廉物美,甜咸荤素都有,形色香味俱全,看着热闹有趣,吃起来新鲜解馋,大街小巷一间门脸、一个摊位,立马就了开业。瑞和小笼馒头口味几十年不变,受到市场冲击,经营困难,无力维持下去了。卞运河不忍心看着百年老店倒闭,就主动向吴老板提出,自己有能力让瑞和起死回生,但赚了钱要三七分成。吴老板问卞运河凭什么?卞运河说凭他的精明能干。吴老板同意了。卞运河创新品种,做出了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市场就是喜欢新、特小吃品种,这一来,瑞和生意奇好,百年老店重创辉煌。到年底了,有点小鸡肚肠的吴老板眼珠一转,给了卞运河一笔奖金,不再提三七分成。卞运河问这是什么意思?吴老板说给了高工资、高奖金,就不要想分成了,人不能太贪心的!卞运河那时年轻气盛,心里很是憋屈,一气之下,挥拳打了吴老板。卞运河进了局子,好在吴老板受伤没大碍,被警察教训了一番,也承认了自己不懂法惹事的错误。出了局子,收拾收拾,连夜就离开了菱溪,发誓总有一天会回来报复吴老板……
卞江海问父亲:“那,爷爷回来后做出了超加蟹黄小笼馒头,就是与吴老板对着干了,可也没见爷爷对吴老板有报复啊?”
卞江海父亲笑笑,对儿子说:“回菱溪看到瑞和半死不活的,爷爷明白了一个理……就和气生财待人了嘛。”
听了父亲一番话,卞江海一时也没想明白爷爷的心思。
此时,自己要接爷爷的班了,卞江海禁不住好奇,开口向爷爷问起了这个问题。
“你咋就有心思记着那些绿豆芝麻小事?”卞运河脸色严肃起来,“别说我是陈年老调,和气生财嘛!做生意要先做人,想着别人好,帮着别人好,自己也会好。但做生意就是要实打实,玩小聪明不能玩太虚。活在这世道上,就要认这个理。还有,‘加蟹小笼馒头技艺’是非遗,总得传承下去吧!”
卞江海脑袋点得像鸡啄米:“爷爷,我明白了。”
爷孙俩的对话,全被正要走进卞家的吴老板听到了。吴老板羞愧得满脸通红。他快步走进店堂,抢过去握紧了卞运河的手,大男人声泪倶下,脱口而出:“惭愧啊!”
这以后不久,“卞家小笼馒头”和“瑞和加蟹小笼馒头”强强联合,成立了“瑞和泰小笼馒头店”,一中街一西街,两家成一家,店里忙前忙后、忙出忙进的不再是卞运河、吴老板,两个老人成了甩手掌柜,主柜的是一个戴着大白口罩的年轻人,菱溪街上的人都认识他,他就是卞运河的孙子、刚从南京大学毕业回来的卞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