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雖極天下之富貴、縱一家之嗜慾,亦不過屬厭而已,其餘皆剩物也。顧乃逐於此而身名俱敗、貽禍後人,其亦弗思甚矣!方山《吴封君壽序》:富貴福澤固以厚生,亦以溺志。唯深於道者,斯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去其誘慕、除其嗜好,屏其思慮、息其勝負,凡厥所值,一如寒暑、晝夜之往來,通復無與吾事。是故冕黻章甫之華、輿臺宫室之麗不足以易其素,阡陌苑囿之饒、倉箱金帛之積不足以嬰其念,駢肩累跡之衆、布山彌谷之畜不足以鼓其氣,《白雪》《清角》之聲、文珠翠玳之色不足以眩其真,水陸珍甘之美、椒蘭菌桂之芳不足以渝其適,故能大通混茫,解意釋神,浩然而長存也。不然,則是數者嬈其精營、弊其玄光,而形神氣志祗爲役役,譬諸千尋百圍之木登諸匠石,鏤以剞劂、雜以青黄,金相玉飾,熠耀輝煌,雖若異於斷棄溝渠、斫置山谷,以言乎失性則鈞也,其何能干雲霄、凌霜雪、歷日月、跨萬卉而挺然獨秀哉? 《庸語·大象》
人非水火不生活,而水火之焚溺人也,人知避之。富貴之活人也緩於水火,而其焚溺人也則甚於水火;相率趨焉而多方以圖之,死而不悟,哀哉! 《庸語·君子》
人有貪而富者,富者未必貪也;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也。 《庸語·世治》
富在知足,貴在知止。故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四十四章。 《庸語·闕疑》
博施者施之博也,濟衆者衆得其濟也。故曰:博施非難,濟衆爲難。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或問施報之道。薛子曰:“施德者貴不德。《易》曰:‘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周易·繫辭》。受德者貴報德。《詩》曰:‘無言不讐,無德不報。’《毛詩·大雅·蕩之什·抑》。孔子曰:‘以德報德。’《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二者各盡其道而已矣。” 《庸語·簞瓢》
君子樂人之爲善而不樂人之爲惡也、樂人之獲福而不樂人之獲禍也,小人反是。 《庸語·立言》
善者好之、不善者教之,君子也;善者忌之、不善者幸之,小人也。 《庸語·大象》
君子稱人之善非譽也,折人之過非毀也,欲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之於人也則反是,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庸語·神農》
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爲君子;揚人之惡雖得其真,小人也哉! 《庸語·處俗》
不愧不怍而不恤人之毀譽者,君子之有定力也;自欺欺人而不恤人之毀譽者,小人而無忌憚也。 《庸語·操行》
世有養交鼓譽、是己而非人、尊己而卑人者,可以自欺而不可以欺人也,可以欺人而不可以欺天下也,可以欺天下而不可以欺後世也。 《庸語·爲學》
君子以卑爲尊,以屈爲伸。非含忍也,蓋有得於謙之道也。 《庸語·克念》
君子以智能淑人、以學術訓世;小人以智能欺人、以學術惑世。 《庸語·闕疑》
智而闕疑則不鑿矣,仁而決斷則不懦矣,勇而自反則不暴矣。 《庸語·闕疑》
智者可示以誠,不可欺以詐;仁者可諭以施,不可誘以利;勇者可使以守,不可懼以危。 《庸語·神農》
智者動,仁者靜;然動亦未嘗無靜也,靜亦未嘗無動也。智者樂,仁者壽;然樂亦未嘗不壽也,壽亦未嘗不樂也。故曰:“仁智合一存乎聖。”張載《正蒙·誠明》。 《庸語·古之》
智而私者不若愚而公也,巧而僞者不若拙而誠也。 《庸語·闕疑》
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不仁者則一膜之外皆胡越也。 《庸語·操行》
甚矣,常人之情易惑而難解也!富貴者驕人、貧賤者怨人,固已惑矣;富貴者未必益己而必親之、貧賤者未必損己而必疎之,此尤其所大惑也。 《庸語·立言》
富貴不能淫者往往淫於貧賤,貧賤不能移者往往移於富貴——是皆重外輕内而學未得力也,弱亦甚矣,若不變塞者。至死不變者則不知有富貴貧賤而處之一矣,故仲尼以不變者爲强也。《禮記·中庸》:子路問强。子曰:“南方之强歟?北方之强歟?抑而强歟?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矯!中立而不倚,强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强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强哉矯!” 《庸語·古之》
人情警於抑而放於順、肆於譽而敕於毀。君子寧抑而濟,毋順而溺;寧毀而周,毋譽而缺。 《紀述》上篇
君子不可有世俗之情也,然亦不可不知世俗之情也。有世俗之情則不能處己矣,不知世俗之情則不能處人矣。方山《太虛草堂歌》:追思昔年何意漫浪遊?天南塞北經涉萬里將何求?憨直不曉世途事,樂人之樂憂人憂。轉喉觸諱哪得知?吐出胸臆無纖留。幾回逢怒、幾遭下石,幸而得全性命歸林丘。 《庸語·簞瓢》
直木先伐,全璧受疑;抱愚之性,犯世之忌,求一朝之安,難矣。知止能退,庶其免乎?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甚矣,流俗之移人也,可畏哉!知人之是而違焉,知人之非而從焉,大都皆然,亂無日矣! 《庸語·古之》
和以處俗,斯無忤矣,或失則流;介以持身,斯無污矣,或失則厲。和而不流、介而不厲,其庶矣乎! 《庸語·處俗》
甚矣,流言之可畏也!以周公之聖、成王之賢,猶間疑焉;若非誠能動天而雷風不作、金縢不啟,則雖託《鴟鴞》以鳴其衷,恐亦未能相信也。三至之言而曾母投杼,亦何怪哉? 《庸語·論性》
甚矣,讒譖之可畏也!父子、兄弟、夫婦一家之内猶或未免焉,而況於君臣、朋友之間乎?人倫之變多由於此,《風》有《採苓》、《雅》有《巷伯》,君子所當三復也。 《庸語·處俗》
江海之險人皆知之,而坦易之途風波作焉則不知也;鋒鏑之害人皆知之,而笑談之頃戈戟生焉則不知也。居今之世,可不畏哉? 《庸語·典謨》
君子之立家也,子孫之賢、不肖皆天也,未可必也;祖宗之統緒則在我也,不可以不紹述也。方山《嵩山寺重建楊氏先祠碑》:天下之人竭一生之心膂以爲子孫計者何所不至哉?然而未必其能盡保宗祊也。故若敖之鬼猶不免於餒,而房、杜之子孫且至夷其先祀。又《向氏家乘序》:晉之王謝、唐之崔盧,厥初豈不盛哉?迨後繼承弗類而閥閱夷於編氓、冠冕淪於輿皂,雖有譜牒,將奚施焉? 《庸語·闕疑》
家庭之間恩常掩義。朱熹《己酉擬上封事》:閨門之内恩常掩義。是以雖以英雄之才,尚有困於酒色、溺於情愛而不能自克者。苟非正心修身、動由禮義,使之有以服吾之德而畏吾之威,則亦何以正其宫壼、杜其請託、檢其姻戚而防禍亂之萌哉?禮太嚴則情不洽而漸至於離,禮太寬則情不聯而漸至於疎。是故家禮貴於寬嚴之得中。 《庸語·易簡》
或問:“飲食男女之慾,何以除之?”薛子曰:“此根於形生神發之初,除之亦未易也,惟以理制之耳。‘顛頤’‘虎視’,《周易·頤·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易》之爲訓,不亦切乎?” 《庸語·典謨》
閨門之内,萬化之權輿也;一念之微,百行之根柢也。君子慎之,小人忽焉。 《庸語·賞罰》
身不行道,不能行於妻子。堯、舜之朱、均,孔氏之出妻——此下愚之不移而聖人末如之何者也。自修者當晝觀諸妻子、夜卜諸夢寐,豈可以是而自委哉? 《庸語·時化》
父子、兄弟之間不責善,然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有過則幾諫、有禍則相戒,此善於責善者也。 《庸語·易簡》
居家理非豐□也,以能齊其家也;事親孝非備養也,以能順其親也。 《庸語·自知》
人子之事親也,顯親爲上,其次悅親,其次養親,其次榮親,其次逸親。逸者力可能也,榮者貴可能也,養者富可能也,悅者賢可能也。非德爲聖人,其孰能顯親哉?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王告若王之誥,字告若。與薛子論學於靈濟道院,《畿輔通志·寺觀·順天府》:靈濟宫在西長安門稍北。明永樂十五年,文皇有疾,夢二真人授藥,疾頓瘳;乃敕建,祀封玉闕真人、金闕真人。有英宗御製碑記。既而問所以壽其母者。薛子曰:“吾聞子之志於理學,皆母教也。母以教而成子之賢、子以賢而成母之志,悅懌而康,有弗壽哉?昔尹和靖尹焞,賜號和靖處士。之母知有善養,不知有禄養;其所樂而安者,可知也。和靖爲程氏之學,將非子之所優爲者乎?”告若曰:“吾當自勉,思所以壽其親矣。”方山《鄒母華太孺人壽序》:人之所以壽者有道,子之所以壽其親者亦有道,而世俗之所謂慶者不預焉。彼世俗者當期誕辰,設几筵、列音樂,速賓客、集子婦,稱觴致辭,集數日之樂,以爲慶在是矣。然籩豆既撤、鐘鼓既闋,賓客散去,而子婦或不能時在左右,固有獨居而思、感時而戚者矣,烏在其爲慶也?且凡物之有形者終始相乘、聚散相禪,未有凝然而獨存者。是以漸靡之及,雖金石必至鑠泐,而玄黄未免傾覆。矧吾人之身爲二氣之委形,曾又何足恃邪?然不足恃者有形之形也,而所可恃者則無形而無不形者也。唯其無形而無不形也,故無始無終、無聚無散,活潑於穹壤、流行於古今、著存於人心,金石不足以喻其堅、天地不足以同其久,斯則凝然而獨存者也。堯舜孔孟以來,與夫曇聃以下,其知此者曾幾人哉?苟能知此,則執爵而獻、割牲而饋固壽也,帶索而行、拾穗而歌亦壽也;苟不知此,縱使延之歲年、隆以殊養,亦瞬息間醉夢物耳,修短久近,奚足論邪? 《庸語·簞瓢》
或問:“人有言門第高可畏不可恃,何也?”薛子曰:“昔欒欒書、郤郤芮之後淪於輿皁,而房房玄齡、杜杜如晦子孫至有操瓢而乞者。可恃乎?不可畏乎?” 《庸語·君子》
古今人所乘所遇之不同,有幸而得名者,有不幸而失名者。君子當究其實焉,不可羣稱而共和也。 《庸語·立言》
人之操行不同而所遇有幸不幸。君子有不幸而無幸也,小人有幸而無不幸也。 《庸語·操行》
薛子與吴定甫、吴性,字定甫。陸幼靈陸芝,字幼靈。登盧龍觀之巔,《江南通志·輿地志·寺觀·江寧府》:盧龍觀在府西北盧龍山,與儀鳳門相接。明高帝克僞漢陳友諒,親樹旌麾督戰於此山;及即位,改爲獅子山,環以城,建觀其上。臨江而坐。幼靈歎曰:“長江如虹,萬象森列,斯誠天下之偉觀也。芝獨以青衿而亦廁於斯遊,能無憾乎?”定甫曰:“遇有遲速,子姑待之。”薛子曰:“不然。遇與不遇,何容心焉?浴沂風雩,若將終身,此夫子所以與點也。”張載《經學理窟·氣質》:人多言安於貧賤,其實只是計窮、力屈、才短,不能營畫耳;若稍動得,恐未肯安之。須是誠知義理之樂於利慾也乃能。幼靈起而謝曰:“先生之言至此,芝又長一格矣。”方山《雨中過吴寓菴因訪陸幼靈》:久雨思良晤,閒門客到稀。臺荒青草合,窗濕白雲飛。倏爾過吴節,因之訪陸機。相逢論夙昔,深夜竟忘歸。 《庸語·賞罰》
庸人貴耳而賤目、貴遠而賤近,君子則否。宰我謂孔子賢於堯、舜,《孟子·公孫丑上》: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公孫丑疑孟子不如管、晏《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識見不同而人品可知矣。 《庸語·時化》
陸子靜謂“人品在宇宙間逈然不同”,《象山語録》卷上。蓋以人品望人也。今之人惟欲官品之高而不顧人品之卑,何其所見之陋哉? 《庸語·操行》
無文王而興者,豪傑也;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遇文王而不興者,民斯下矣。 《庸語·春秋》
遁世無悶,可能也;遁世不見是而無悶,不可能也。 《紀述》下篇、《庸語·君子》
無成者惡盈也,括囊者辟譖也,遜跡者消忌也——有是三者,庶乎免於今之世矣。 《紀述》上篇、《庸語·問文》
跅跎者陋規行之士,豪俠者斥拘執之儒。一時雖若不足與謀而歷久無虞者,則在此而不在彼也。 《庸語·自知》
扞辱之女可以觀性,秉節之臣可以觀學。 《紀述》下篇、《庸語·君子》
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人固有達而未捨者矣,未有捨而不達者也。 《庸語·處俗》
心之鄙者不可與論君子之達觀也,質之愚者不可與論君子之通變也。 《庸語·克念》
人於一日之中起多少巧僞、萌多少機宑?總之無益而乃必爲此者,何也?蔽於慾而移於習也。豈徒無益?將惡由是積而百殃之所由降矣。顧恬然不畏而日復日焉,可哀也哉! 《庸語·操行》
人以一節之行高天下而遂自滿足,非所以自修也;人以其一節之行高天下而遂信其餘,非所以觀人也。 《庸語·大象》
有外簡而内煩者,有外閒而内躁者,有外潔而内污者,有外靜而内動者。甚矣,觀人之難也! 《庸語·處俗》
有能言而行不逮者、有能行而言不出者,有貌惡而心善者、有貌善而心惡者——是故不可以言貌論人也。 《庸語·神農》
信哉,知人難於知天也!天有春夏秋冬而溫涼寒燠□□□也,人有□□□□而厚貌深情不可測也。 《庸語·論性》
或問:“自知、知人,孰難?”薛子曰:“小人閒居爲不善,見君子而揜然,是小人亦自知也。孔子聽言信行而失之宰予,《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知人不亦難哉?” 《庸語·自知》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夫予晝寢,夫子且歎而悔之;《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歟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歟改是。”矧今溫和愷悌而謂可與共學者,乃爲令不踰年遂以賄敗。而今而後,不敢復論天下士矣。 《庸語·論性》
人言之難信也,久矣!吾嘗見稱人之善者,既而就其人觀之,則未必善也;亦嘗見稱人之不善者,既而就其人觀之,則未必不善也。方山《答趙生》:言之匪艱,行之惟艱。古聖賢之訓,其慮天下後世也盖亦遠哉!太古忘言,典籍靡紀;中古以還,躬行不逮者雖或有言,其偏蔽遁屈多與心性悖戾,尚可指摘辨析。延至于今,則有大不然者:“知行合一”之旨、“勿忘勿助”之説,公私、理慾、是非、同異,剖析幾微,亹亹終日,隨口酬答,無可疵議,雖古稱善言德行者亦不是過矣;及見諸行事,則棄厥所言不啻若弁毛唾涕。若是者將誰欺哉?而又何貴於言哉?豈惟人言之難信哉?雖嘗自以爲善,不善者亦多未可必也。此知人之所以難也。 《庸語·神農》
炫才則嫉來,矜名則毀集。由是任事,人忌其成也;由是總權,人忌其專也。其中介以止、其外巽以達,其庶矣《紀述》無“矣”字。乎?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緩行徐言,不可遽謂之德也;多能辦事,《紀述》作“工文善書”。不可遽謂之才也。方山《送陸思南序》:古之才也一,今之才也二;古之才也爲定名,今之才也爲虛位。是故高陽八才、皋陶九德,其究一也。迨后敬仲以仗義興齊、國僑以修辭扞鄭,君子於其才尚不能無擬議焉。矧夫辦事簿籍、呈能要約,儇習儀文、出入機數者,其能以致遠乎哉:故曰:忠信篤敬,蠻貊可行,斯古之所謂才也。又曰:啟明象恭,靜言庸違,斯古之所謂匪才也。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
能者忌之積也,直者怨之招也。君子能而不有、直而不居,斯得其道矣。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自重自强而侮辱猶是焉,其斯爲無妄之災也已。 《紀述》上篇、《庸語·世一》
中行之士,自古難得。踰垣而辟猶愈於鑽穴而窺也,井上之李猶愈於墦間之食也。 《庸語·時化》
惟天下之至愚者爲能智,惟天下之至訥者爲能辯,惟天下之至怯者爲能勇。 《庸語·爲學》
蒼吾繞非讓也,《淮南鴻烈·氾論訓》:昔蒼吾繞娶妻而美,以讓兄。尾生原作“尾生、孝己”,按孝己非因信著、實以孝聞,此蓋方山惑於《史記·陳丞相世家》“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語致訛,故刪。非信也,《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荊軻、聶政非勇也。 《庸語·易簡》
明養於靜而喪於耀,勇昌於平而沮於愎。 《紀述》上篇、《庸語·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