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红楼梦:智慧刘姥姥13
安 文
只有真实表现人民喜怒哀乐的人民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冲破其当时所生活社会的封锁压迫,成为人民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跨时代的艺术宝藏。那么,曹雪芹是不是这样的人民艺术家?对此,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所迫,雪芹采用了假作真来真亦假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歌颂,往往掩盖在扑朔迷离的假像中,后世颇不以为然,多以为红楼梦写的就是贵族家庭才子佳人,与底层人民关系不大。我们认为,雪芹在刘姥姥身上倾注的心血,揭示了谜底。
确实,雪芹让刘姥姥披着与四大家族公子小姐相形见绌的俗衣。但穿透迷雾,刘姥姥俗气吗?与那些公子小姐比较,谁才俗气?
首先,判断刘姥姥是否俗气,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是俗气?《新华词典》解释:“令人讨厌的、无趣的、平庸的”。那么,那么,反观刘姥姥,大家讨厌她吗?觉得她无趣吗?她真是一个平庸的农村老太太吗?读者心中自然已有答案。
看红楼梦人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切不可以“着相”。所谓“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不错,社会底层生存环境,固然给刘姥姥带来了自身无法超越的外在局限,让她的言谈举止和审美品位根本没有成为妙玉、黛玉等模范的可能。但这些局限不过是她身披的一件“俗衣”的相罢了,她的精神内核才是评判是否“俗气”的终极标准。这种不俗的精神内核,可以透过雪芹几处文笔细品。
第一处,是刘姥姥身上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又深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不俗眼界格局。
雪芹写道: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女婿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哪一个不是老老成成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时,托着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定,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没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怀抱如此的洞察和格局,是远超农村老妇人的身份局限的,是一种超凡绝尘的大智慧和大勇气。可见,去贾府谋出路,狗儿不敢去,去也枉然;而刘姥姥敢去,格局使然,成是必然。
能说姥姥“俗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