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追寻革命,让信仰回归
——观《觅渡》有感
蒋怡婷
偶然一个机会我观看了电影《觅渡》,本来是想放松自己,最后却被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们的革命精神令人动容。
“觅渡,觅渡,渡何处”,“觅渡”一词仿佛就是瞿秋白一生行迹的隐喻,他从少年时候就憎恶一切的社会现象,之后一生辗转苦苦寻觅,为的就是寻找通往新世界的“渡口”。“觅渡”恰是瞿秋白毕生追求理想社会和自由人生的历史注脚。瞿秋白的一生都在“觅渡”,他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读书人到革命者,他是那个觉醒年代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探索者、实践者。“觅渡”不仅来源于瞿秋白走出觅渡桥畔,更是瞿秋白革命精神的象征,深深扎根于每一位革命者的心中。
电影将“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事迹搬上银幕,展现了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贡献给民族和解放事业以及共产主义事业的初心使命。2023年恰逢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刊发100周年,同时也是恽代英、张太雷在上海创办《中国青年》杂志100周年,电影本身揉杂了忧郁、热烈和理性三种情绪,他们彼此交织向前,仿佛是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对话。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虽体弱多病却有着惊人的勇气,被捕后选择了对名利的无视,令敌人都为之动容,牺牲前他留下了一本《多余的话》,极其真实而深刻地剖析了自己,从容慨然赴死。而他的儿时好友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也是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火线上的中央政治局的成员,令人动容的是张太雷和他的儿子两代人前赴后继,相继牺牲在革命征途里,令人唏嘘。他们的好友恽代英被誉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曾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一代代青年人,恽代英被捕之后不肯屈服,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就义。
三个青年人他们是同学同乡挚友,他们是革命者同路人,更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上最坚定的战友。前不久,我曾去瞿秋白纪念馆参观学习,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了解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努力和贡献,明白这条道路的坎坷与曲折。也是那时,我更懂得了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共产主义创始人,他们将信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让中国开满鲜花,让人动容。他们的友谊、爱情、才学和抱负都让我感动,值得我们在浮躁的是社会中反思自己、寻找自己。《觅渡》深刻展现了“常州三杰”一生的荣耀,使我对他们有了更加深入的的了解,也为他们以生命交换人民幸福的做法而动容,同时让三位先驱的故事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历史”,而是通过饱读温度的历史细节、诗意深情的演绎,展现出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
先辈们已然为人民的生活做出了极大贡献,现在,时代的火炬交到了我们年青人的手中,我们定不能辜负前辈的努力,全面发挥我们的实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盛,也同时向世人们证明马克思主义道理才是中国真正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