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凌迟遇害 三世孙隐居横山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人方孝孺
方孝孺凌迟遇害 三世孙隐居横山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人方孝孺
常州东门外横山桥镇的方家塘村,有座方氏宗祠,祠堂后面还有半亩方塘,一派田园风光,是常武地区少见的徽派风格建筑。这座宗祠还是常州市级文保单位。说起来,明代大儒方孝孺与这座祠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面还有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方孝孺,浙江宁海人,1357年生,卒于1402年,师从翰林学士宋濂,学得满腹经纶,写的一手锦绣文章。后来他成了建文帝的老师,任侍读学士,辅佐建文帝整治朝政,还提出了“削藩”的建议。建文帝人品不错,却是一位书生皇帝,缺乏斗争经验。正是这“削藩”害了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的第四年就进行“削藩”,结果引起了兵变。1401年,镇守北京的燕王建文帝的叔叔朱棣,感到马上就要削到自己头上了,干脆起兵造反。大军一路南下,兵锋直指金陵,第二年就攻下金陵城。
朱棣登上皇位,一想天下都是自己的了,就忘乎所以,他眼珠一转,想利用方孝孺的名头为自己所用,先是百般利诱,方孝孺坚辞不就,朱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台子一拍,“你给朕写即位诏书,要是不从,你懂的“。夺了侄子王位的朱棣深知,由他发动的靖难之役,从封建正统思想来看,乃是大逆不道之举。如果能够利用天下文章第一的方孝孺来起草即位诏书,把这一切说成是应天顺人之举,对收揽人心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想到这里,朱棣喜上眉梢。转而一想,他又拧起眉头,”方邦孺,你现在撞到老子手里了,要是不写,那就给点颜色让你看看“。哪知方孝孺软硬不吃,油盐不进,誓死不从。朱棣怒火中烧,咆哮道:”汝不顾九族乎!”方孝孺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厉声道:”便十ytt 奈何?”他夺过执笔疾书:”燕贼篡位。“把笔朝朱棣脸上扔去。朱棣到底练过武,动作利索,脸一天偏才避过了一脸墨汗。这下朱棣就像按下去的气球,一蹦老高,暴跳如雷,要杀了方孝孺。”皇上使而不得,使而不得呀,“朱棣的军师姚广孝赶紧跑过来劝阻,但恼羞成怒的朱棣怒不可遏,命令割破他的两腮,直至两耳,方孝孺含血喷向朱棣。恼羞成怒的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下令将方孝孺押回死牢。接着大肆搜捕他的亲戚家属,每抓一人,当着方孝孺的面,捆缚杀戮。方孝孺因此惨遭灭十族。第十族就是指他的门生,在南京城外聚宝门凌迟而死。株连殉难者873人,共杀了七天才杀完。家人、亲友充军者数以万计。他也成为中国古代最惨烈、临终最悲壮、中国历史上受株连最多的读书人。
在方孝孺最后受戮时,他见樵夫砍松,口占一律,诗云:“樵夫携斧九山巅,砍倒苍龙撼九天。老骨劈开鳞剥落,赤心剖出血腥鲜。精魂化作三更火,正气翻成半壁烟。只恐鹤归无立处,长空依旧月涓涓。”1402年6月25日,方孝孺在南京聚宝门外慷慨赴死,结束了自己年仅45岁的短暂生命。聚宝门就是今天的中华门。
方孝孺遇难时,幼子方忠宪年仅9岁,当时朱棣命浙江宁海典史魏泽追捕方孝孺家人,魏泽被方孝孺的忠义所感动,不忍心方氏无后,暗中委托方孝孺漏网门生于学夔,携一书童从宁海缑城海上带着方忠宪偷偷潜逃到浙江金华,藏匿在松江云间,冒姓余氏,改名德宗。后为虞允赘婿,子孙繁衍生息。其孙在明成化年间随母和舅徙居今横山桥方家塘,就成了当地方氏的始迁祖。当时迫于时势还只能隐姓,直到明万历元年(1573),方孝孺才平反昭雪。又过了37年,方家才奉诏恢复方姓。从此,这支方氏后人就一直生活在常州这片大地上。
(常州市民族学会出品)
-
双桂女
-
何伯良
-
细水潺湲
-
小花尖尖
-
人参果
-
凤凰
-
韩信
-
萧潇飘逸
-
阿敏
-
晓视界
-
葛维亚
-
八月小龙
-
少慰
-
老杨
-
西江月
-
祝渝华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