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我国多地报道鹦鹉热相关病例
❓鹦鹉热是鸟类的疾病吗?
❓饲养鸟类就会得鹦鹉热吗?
❓我们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最初在赏玩鹦鹉人群中发现,故得名鹦鹉热。
潜伏期有多长?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则3天,最长可达45天。
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为鸟类。带菌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等。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有传染性,人际间传播虽有报道,但非常罕见。
传播途径有哪些?
01.经呼吸道传播
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
02.经直接接触传播
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可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
03.人与人传播
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很少见,一般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在死亡前48小时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临床表现有哪些?
鹦鹉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症状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人感染后通常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干咳、头痛、肌肉酸痛等,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哪些人容易感染?
多发生于经常接触家禽或鸟类的人群,最常见于活禽市场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鸟类集散地等相关的职业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且不完全。
如何预防鹦鹉热?
01.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02.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严格执行养禽和鸟类贸易集市以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病例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混加四环素以预防和控制鹦鹉热流行。改善禽类养殖和加工场所人员的防护条件,一旦发生疫情,对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如果在接触禽鸟后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排查鹦鹉热的可能性。[常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