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轼在山东密州当知县时候的作品,记录着一场求雨祭祀后的游猎。根据苏轼自己写给好朋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这首词写好之后,苏轼让山东壮汉拍手跺脚,吹笛击鼓,群起高唱。
此诗词可能不属实,但只要符合情感的宣泄,还展现了另一副苏轼的模样。北宋的士大夫,虽然多以国家天下为己任,但其实并不太重视武功,他们向往的是通过文章义理获得高位,而不是军功。尽管西夏时常犯边,但士大夫并不把守疆卫士作为人生第一志。范仲淹虽在陕西获取战功,却被欧阳修开玩笑为“穷塞主”;蔡挺于西夏前线守边有方,但仍然时刻向往回京召唤,在即席填就的歌词中也透露出安享太平的愿望。于是苏轼突然间发出在西北战场获取功业的声音,当然就会显得格外特别。词终究没有诗那般严肃真实,这或许是在游猎活动之际的应景之作,或许是宣泄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任的无奈牢骚,亦或许只是中年苏轼在重温那场属于小男孩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