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与胡适4
安 文
人类认知如此复杂多样,人类未来又充满无限可能,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又怎能拿一套过去总结出的西方价值观来框定整个世界和人类未来呢?这不就是刻舟求剑吗?全球共有的规则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但它只能通过世界形势、国家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改变,重新制定,动态调整。绝不可能拿过去的套规则,就当成万古不变的标准答案,更不能把西方视角下的价值观,当成所谓普世价值观,推行到全世界。
胡适和柴静以为认知力有两种,而认知力实际分为三层次,需要一层层翻越,他俩仅在第二层。
第一层认知力:一个人处于蒙昧时期,被灌输和熏陶了某种价值观和文化模式,而形成的比较单一的认知力。
在中国或美国出生、长大的人们,从小时候起,各自接受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模式,都属于被动灌输和熏陶,只要你不是神,无人能免。然后,他逐渐学着使用这套被灌输和熏陶的东西,展开思考,形成认知。这就是第一层认知力。
第二层认知力:成长过程中,主动接受了第二种或更多种的价值观和文化模式,而形成的具有比较视野的认知力。
本来这很好,但问题在于,西方人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模式高人一等,且独步天下,是普世的,远高于其他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同时,西方的实力和地位让眼界窄小的一些人,以为西方人说的都是对的,真接受了西方人的说辞。于是,从民国的胡适,到当代的柴静,他们接受了中西两套价值观和文化模式,形成比较视野。这很好。但他们以西方为准绳,来苛求中国,就出岔子了。他们的认知力,可算到了第二层,但又是不伦不类的第二层。卡死了,不上不下!
第三层认知力:也就是真正的独立认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认一个原则和一个基本点。
一个原则,就是看是否有利于所在民族与国家。一个基本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临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重大问题,汇集百家义理,综合十方形势,采取灵活应对,绝不拘泥于某一套所谓价值观。
第三层认知力,突破穹顶,站在穹顶之上,思考民族与国家、人类与世界的前途和命运,才是真正的独立认知。相对的,被胡适和柴静批判的第一层认知力,以及被他们自以为乾坤在握的第二层认知力,充满狭隘、偏颇,尚窝在穹顶之下。
很遗憾,胡适终身困在了认知力第二层,柴静目前也困在了第二层。在穹顶之下的有限空间里,却以为智珠在握。他们自以为爱国,真诚的。但他们拿着别人的一套狭隘价值观来框定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言行,还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的真诚也就变成真蠢!
于是,在我们眼中,他们有了很多称号:公知、圣母、香蕉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等。还真不算冤枉他们。这些长相上的中国人,精神上的西方人,早已成为祖国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