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读书之倒文2
安 文
倒文常见于古诗词中,如不懂它的套路,很多诗句会让我们一头雾水。看一个神奇案例: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这两句诗,如果不懂倒文的套路,就会觉得它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我们来看看,怎么把它的文字顺序理顺。有多种调序的方案,大家看看是否合理。
方案一: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这么调整之后,诗意就十分明显了:帐子里生起了香雾,枕头边堆起一座书山。
类似案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方案二:香雾帐里生,书山枕边积。
类似案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方案三:香雾生帐里,书山积枕边。
类似案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方案四:帐里雾生香,枕边书积山。
这个没找到类似案例,勉强用下面这个充数: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以上方案,基本上就是四个词语的各种排列组合了,并排除明显不合理的搭配。咱们汉语的任性洒脱,由此可见一斑。对比一下,哪一组更容易理解?你更喜欢哪一组?
发现没有,以上那么多排序方案,陆游偏偏选了最费解的那种。诗人跟读者闹别扭的劲儿,也由此可见一斑。
有学者把“倒文”给泛化了,如下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有人认为它“倒文”了,正常语序应该是:从今夜露白,是故乡月明。
这个顺序当然也可解释,只是纯属多余。因为按照原文的语序,直译起来更加顺当:霜露从今夜开始发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明朗,并无生涩难懂之处。
再看一个例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有人认为“孤城”是“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遥望孤城玉门关。这位学者是不是想多了?至少,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证明孤城即玉门关之前,我觉得就按原文语序望文生义即可:站在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再看一例: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有学者认为后一句“倒文”了,应为“黄花报霜信”,意思是:金黄的菊花传报霜降的信息。其实,原句“霜信报黄花”也解释得通:霜降的信息,传报给黄色的菊花。就是“菊花打霜了”的意思,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完全不必再去倒来倒去。
再看一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有人觉得语序有点别扭,应该调整为: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其实没必要,原文直译起来非常顺畅:明亮的月光从松树间照下,清澈的泉水经石头上流过。
总之,倒文让文字花样百出,曲尽其妙。有意思的是,这一套路并没有收录为一种正式的修辞手法,也没有作为一种凑效的写作技巧被学者们广泛研究。大概因为它没什么章法,貌似谁腕大,谁就可以胡作非为。它对语法的冲击太严重了,实在无法招安。所以,我们读书时,语文老师没告诉我们这招,怕把我们的脑子搞乱了。看来,倒文是一种任性的、不严谨的、诗意的语言技法,它的应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诗歌领域。但它确实具有一种拼七巧板的乐趣,也广泛存在于跟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古诗词中,所以这篇文章并不多余。
最后郑重提醒:合同、药方、考试作文等领域的文本撰写,千万不要玩倒文,否则可能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