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过后,一年中最凶险的时间来啦!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末伏是三伏天的尾声,众所周知,秋天虽已来临,但暑热不减,昼夜温差变大,遇上“秋老虎”,人体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而这样的昼夜温差,最受影响的就是:
“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容易出现胸闷,心慌,呼吸不畅。
为防大家“一冷一热,血压和心血管受不了”,便给大家献上5点妙计。
吃得“润一点”
这个时间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比如蔬菜类冬瓜、萝卜、洋葱、芹菜,水果类香蕉、苹果、梨,干货类海带、木耳等...
多吃这些食物,不仅能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妨把这个菜单转给家里做饭人,让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
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
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
比如降压降脂的荷叶茶;扩张血管的黑茶;清火润燥的银夏茶……天气逐渐干燥,多补充水分,既可以理气润燥,又能平稳血压。
闲暇时,为自己和家人泡上一壶好茶,围炉合饮,闲话家常,生活中的小趣味只增不减,心情好了,身体自然更健康!
睡得“早一点”
末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时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
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末伏后多吃这三类食物
一、多吃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等;
二、多食用酸味食物,如葡萄、柚子、柠檬等;
三、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如蜂蜜、银耳、鸭肉等。
末伏以后,多多喝水,上火不扰,内外温差,四度为好,大梨熬汤,润燥妙招,苦味多食,增进食欲,切莫熬夜,睡眠要好。
愿你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