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与浴盆及其他——《罗刹海市》歌现象
我肯定没有固定角度来看一些现象,通常,例如:要去某目的地,航班、高铁、长途班车、公交地铁,抑或步行,到目的地,怎么弄都成。
我是一个庸人,可惜有点毛病,就是:什么都看,什么都听,然后又出奇地记性不坏,于是,什么都知道些,若用交流来判断,往往这种不在意也比别人在意却知道的信息量不少。我的短篇小说集《嚼白趣》自序的第一段为:“我曾经有过5本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但现在只在床头剩一本了。那时东西奔波,在每一个睡觉的地方,床头都放着一本,一遍遍地看,每读每新。事实上,并不是自己每一次重复看都有什么更深入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文言功底并不怎么好,又懒于字字查典、句句寻故,因而这所谓的每读每新,不过就是读得更明白罢了。” 于是乎,我在这里要表明,我通读这《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也不止这么一二十遍,是没问题的,不打诳语。
黑白颠倒的早一个祖先是:指鹿为马。然后呢,以丑为美在中国文学及绘画大有讲究,可以成为一个大的文化课题。蒲松龄老师在《聊斋志异》中就搞了这么一篇。其实细究起来,以美为丑在《罗刹海市》中只是一个铺垫与前奏,后面主人公与龙女恩爱与育儿育女才是主题,龙女的“君不另娶,我不它适”才是爱情婚姻的坚守的核心。只是就故事而言,这种坚守反到没趣味罢了,于是乎,大家只关注有趣。
刀郎作为歌手,是好的,至少我喜欢,若要以此判断,我大约肯定喜欢他超出被这首歌里大家去理解的针对的一些歌手。我不懂音乐,也没有判断的技术手段,但是也不会以无害的喜好搭乘道德的高铁,以为自己有了判断的速度高度。
逻辑地看,刀郎先生的这首歌,借助《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中的前段章节,分割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章节,这个章节因为借助一个以丑为美的文学话题而通过现在的流行音乐(有东北民乐背景的),弄成了一个音乐作品——最关键的是,有轰动效应的音乐作品。
其实不能判断一个结果:这个作品是借助以丑为美的一个典传故事批判了以丑为美,还是本身因为某种功利要素,自己本身就以丑为美。
歌曲是文学的另一种形式,文学的现象出现了,没有几行文字,但判读,有可能需要几千几万行文字。
马桶是生活必需品;浴盆也是生活必需品。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兴趣在于马桶与浴盆的制作方式上的技术差异。但大部分人,关心的是坐在马桶上的美人的排泄行为和浴盆中的美人胴体。
于是乎,我看到的关于《罗刹海市》的这首歌,就是关于马桶内排泄物的香臭问题和浴盆内美人胴体是不是婊子的探讨。
只不过,这个马桶和浴盆竟然是一个叫《聊斋志异》的品牌产品。
立此存照!
许黎明 2023 07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