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上门保洁、上门维修、上门代厨、上门喂宠等等。在给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潜在的风险与隐患。笔者认为,上门经济有利有弊,监管方需严格“把门”,莫让“上门”成“失门”。
上门经济的日渐走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发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在追求更便捷的消费方式。继网购后,足不出户的消费方式再次迎来创新,上门经济的出现正迎合了许多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只需在家动动手指,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就可以坐等服务上门。
除了便捷以外,上门经济基于人与人直接的交流与沟通,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和从业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感受人间温暖。因为一次消费,结识一位好友的情况不占少数。上门者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更多的是建立在服务之上的温情。正是这样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决定了上门经济的前景必然是开阔的。与此同时,新的工作岗位的增加,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给予相应的服务,从而换取劳动报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上门经济未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门经济依然存在着许多“漏洞”。由于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提供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各人的性格存在差异,总会出现从业者不愿意、消费者不满意的情况。而上门经济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进行运作,一旦信任出现危机,双方产生了纠纷,甚至引发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很难从中取证,从而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消费者的日后维权也是一大难题。
可以肯定,“上门经济”并不是昙花一现,未来将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正因如此,上门经济急需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模式。面对如此多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需率先把好门,明确入门门槛、做好质量评估。在与交易双方的磨合中,不断完善与改进产业规范,从而保护从业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上门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