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婚礼 永远铭记的怀念
羿耿庵/文
那是1986年12月下旬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恩师沙曼翁的一封来信。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水墨兰花,老人家在信中说:
“良赓(羿耿庵的原名)、虹云贤夫妇:
您们好!昨天您俩来吾庐,得知喜讯,使我雀跃!今晨排除一切工作,创作国画一幅,笔墨当然颇多外行,惟题句极有意思:
“同心之言,其臭(即嗅字,闻的意思)如兰,如兰之意,其合永欢,子(即您)宜佩(戴的意思)之,保护春寒,春风寒兮,谁谓乎安。”采用石涛和尚的古诗。画随函寄奉,望照110x40尺寸即去托,放在镜架里,可能勉强好用的。
我过两天去买车票,哪一班,什么时间另函告,不尽一一,祝好 曼翁 顿首 十二月廿三日。”
我仔细观赏这幅作品,画面简洁明快,画面的左下方画了一丛淡淡的箭兰,而右上方则题了几排长长的跋文,整幅作品给人以清雅脱俗的气息。我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这件有着特殊意义的画作,一定会让我的婚礼增色非常。这既让我喜出望外,又激动万分。我21岁拜入书法大师苏州一人弄“听蕉轩”沙曼翁师门后,无论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感受到恩师的一份爱和关心,甚至连我的婚事曼翁师也关爱有加。
原来在曼翁师来信的前一天,我和夫人专程去苏州,向老人家当面呈上了我们结婚办喜事的请柬,也向他详细介绍了我们喜事新办的一些想法和安排,老人家听后十分兴奋,表示一定来常州参加我们的婚礼。按照约定我28日下午二点钟左右去关河路火车站,可是左等右等,等了二个小时也没见到老人家的踪影,只得悻悻而返。没想到,就在这时我意外收到了曼翁师的又一封来信。
他在信中说:“良赓、虹云贤夫妇:您俩好!本来,我是在28日来常州参加您俩的婚礼的,车票买好,尚未送来,昨天市委统战部来干部要我去常熟搞慰问工作去,部长恳切请求,实在推却不成,只好将车票退掉,我打算在您俩婚后假期中来看看您们,看到您俩初婚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分享一些幸福吧!另由邮局汇奉菲仪六十元,聊表寸意,请纳!祝好,祝愿您俩白首偕老!曼 顿首 廿七日晨”。
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流行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我和未婚妻都在各自单位从事宣传工作,对待自己的婚事操办又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别出心裁地策划搞了一个婚礼晚会,受邀参加婚礼晩会的嘉宾主要是一些媒体人(妻子的同事)和一些书画界的朋友,婚礼晚会没有办在星级酒店,而是在我单位招待所的小会议室里,记得晚会主席台上的一个大红”喜”字还是自己亲手书写剪贴设计的,现场金闪银耀、满屋生辉,喜庆的气氛十分浓郁,八张圆桌的嘉宾席上摆放的不是人们常见的大鱼大肉,美酒佳肴,而是普通的糖果、蛋糕和水果。我和夫人分别穿着黑色西装和浅粉色绸缎中式棉袄,在“婚礼进行曲”中手拉手踏着红地毯、迎着彩炮和友人的欢迎掌声,款款步入婚礼殿堂,在司仪主持下,在证婚人的热情“公证”下,我们正式宣布喜结良缘的“联合公报”。
受邀参加婚礼晩会的一百多名嘉宾主要是省市媒体界的来宾和我在书画界、文艺界、曲艺界的师友。他们也带来了“厚礼”:各人争先恐后表演各自拿手的文艺节目,有的朗诵贺诗、京剧演唱、独唱、哑剧、单口相声,钱小山等书画界名流和书画爱好者则献诗献书,还纷纷现埸挥毫泼墨以书画祝福,来表达他们对我俩有共同书法志趣新人的热情洋溢地祝愿。现场首先宣读了沙老的祝福贺信!尾声时,还响起了“难忘今宵”旋律、交谊舞翩翩…整个婚礼晚会隆重热烈、超凡脱俗,简朴而又有新意。这个婚礼晚会,我仅收取了曼翁师汇款的60元特殊礼金。
我们的婚礼是当时社会上大办婚礼流行风中的一股清流,很有倡导的意义,因此,当时《扬子晚报》、《常州日报》、常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都在头版或重要新闻里刊出了我的婚礼消息,常州人民广播电台甚至还在新年元旦一早播出了婚礼现场的录音报道......以纠偏当时婚礼的奢靡之风。而曼翁师所赠的这份祝福画,至今仍悬挂于我家的墙上,一直伴随着我们夫妇,萦绕着这个家......
沙曼翁赠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羿耿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