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她的文化深厚而博大,她的精神历久而弥新,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出无数的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从西汉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始终连接着东西方的心灵,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的积淀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石。在如今的盛世中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考验,面对未来之路何去何从的追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开放包容、守正创新。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中探索中华文化的无限可能。
文化传承需要守正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来源于深厚的底蕴和智慧,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孔子游历诸国传礼教、岳飞精忠报国御外敌、孙中山天下为公兴中华……中华民族对于家国大义、孝道尊老、勤劳善良等等传统美德与优良品质的崇尚,使得我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然而,就如《礼记·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便是“变革”与“创新”。近年来,部分网民为哗众取宠、夺人眼球,在网络上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妄批中华文化、篡改历史事实,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把握住时代的主动权,必须要守社会主义正道、创中华文化之新,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价值。
文化发展需要开放包容。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互鉴变得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当今国际局势充满了挑战与变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科技领域竞争激烈、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此背景下,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互鉴是大势所趋。中国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追求文化交流互鉴,在尊重每个国家文化习俗的基础上,诚心合作,不搞对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
当然,开放和包容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吸收与接纳,借鉴新的文化要素的同时,也需要有所坚守、有所选择,也要保护好、保留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让中华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我们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守住中国之道,创新传播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交融,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散发更加耀眼的光芒。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