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车祸后,妈妈被直接送入ICU,进去前拉着我的手说:别告诉大舅阿姨他们哈,都八十岁上下的人了,别让他们担心。
好。
幸运的是,妈妈虽然伤重,在ICU里数次病危,却都挺过来了,一周后,转入普通病房。不过人还是非常虚弱,身上插着不少管子,又是疫情期间,病区管理非常严格,只许一名家属陪护。
妈妈的伤情,我一个亲戚也没告诉,跟单位请了假后,就日夜陪伴在妈妈身边。
我却在妈妈转入普通病房的第一天,就接到大舅的电话,他连珠炮地问我:你妈怎么了?出啥事了?
我当即愣住,捂住手机,对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悄悄说:大舅怎么知道你出事了?谁告密了?
妈妈叹气:跟大舅实话实说吧,反正他们也进不来病区。
我弱弱地问大舅:您怎么知道的呀?
大舅脾气火爆:说!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你妈这一周都没散步!
我才恍然,原来是微信运动泄了密。
妈妈一贯注重养生及锻炼,总是怕老了老了成为我们的负担,因而给自己设定了运动目标:每天走一万步。
如此走了两年,膝盖积液疼痛不已,治疗后缓解了才降低标准,但一天走五千步总是有的。
大概为了自我坚持及相互鼓励,妈妈是忠诚的“点赞派”,每天在微信运动里,对一群亲朋点赞,有时我一天宅家走三四百步,也会收获妈妈一颗小红心。
大舅阿姨他们更是热衷点赞,微信运动成了彼此关怀的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里,可以知晓对方一天的运动量及其他运动信息,比如大舅已经知道妈妈住院且需卧床三月消息后的两周,有一天特别高兴地打电话来:今天上午你妈走了两百多步太棒了!康复得这么快呀?能下床了吗?
呃,大舅您高兴得太早啦,上午是我拿着妈妈的手机玩了。
有一次,看到一朋友桌上有个摇摆器,固定着手机摇个不停,朋友解释是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交每天上万步的运动数据,所以借助这手机摇摆器模拟走路。
果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高手在民间。看来运动的益处不光体现在身体上,连数据都能创造利益。
我有个阶段把微信运动删了,自己运动何需别人点赞或关注?
但妈妈有时会唠叨:今天你做啥了?要少坐多动啊,别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脑看手机,对颈椎不好……
好吧,我又恢复了微信运动,还加入了妈妈的“点赞派”,又不费劲儿,能与亲朋一起健康及运动,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