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削轻筠一一留青竹刻家白雪飞的竹刻艺术与人生 我与白士风先生及其女儿白雪飞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我们同在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我在书画组从事专业书法艺术创作,工作台隔着一堵三夹板的墙便是雕刻室,白氏父女俩及其他的一些同仁就在这里工作。因而我会经常听到隔间里传来一下又一下“嘎啦”声——那是刻刀在竹片上铲底的声音,出于好奇心,偶尔我也会凑近亲眼目睹白老挥刀的风采。我国著名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在其编著的《竹刻》一书中重点介绍了白士风的艺术成就。他高度评价白士风先生把留青传统的精工完整承袭后,更在刀刻技法上达到了最高水平,成为写实派的宗师。“漫说希黄迹已陈,又逢妙手削轻筠。剧怜留得青如许,现出人寰万象新。”王世襄把他与古代大师张希黄并论,可见评价之高。 白雪飞对竹刻艺术从小耳濡目染。1977年,她考入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成了父亲的徒弟,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向父亲请教。白老对女儿学艺的要求极其严格。他常告诫女儿:“多做,勤奋”,白老虽然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对待专业始终也是这四个字——多做,勤奋。他喜欢多摸索、多动脑,对女儿的要求自然也一样。 “留青”的刻法,是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刻刀在方寸之间舞动,十分考验手艺和耐心。笔者曾听白老说,白雪飞耐心好、坐得住。白雪飞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坐就是近半个世纪。40多年来,继承父业,她主攻留青竹刻中的工笔创作,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如今她的作品,构图严谨,刀法利落,不论毛雕、浅刻、深刻、透刻、浮雕,还是留青,绝无拖泥带水。 前几年她曾为我专门刻制了两块留青竹刻作品,一块是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作品题写的展标,另一件是当代著名书画金石家沙曼翁先生题写的贺词,刻制十分精妙,一些特小的字连一些宣纸的枯笔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到了行家们的广泛赞誉。她的作品还多次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百花杯”奖和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艺博杯”奖,她也由此成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级传承人。
父亲的影响至今仍一直伴随其左右。她用的刻刀是父亲留下的,如今用来做竹刻的竹子,也还是父亲当初选的那个地方。 为传承留青竹刻艺术, 2009年,白雪飞创立留青竹刻工作室,后又与家人一起创办了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馆。馆内陈列着200多件藏品,有父亲的《松鹰》、《雄鹰展翅》,也有她自己的《鸟语花香》《秋光潋滟》等,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迄今已接待过无数慕名前来的参访者。她还到多所高等院校、中学、小学授课,展现留青竹刻的艺术魅力。
往返博物馆和家的路途比较远,白雪飞仍然每天坚持来这里工作。一次笔者受邀前往拜访,临近结束时已近5点,她却说,天色还亮,要趁着光线好,再工作一会儿,因为自然光下刻出来的留青竹刻最好。末了,她还忍不住感叹:“真想再年轻10年,再多刻一些!”在毕生爱好面前,因长期用力而导致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变形,以及久坐带来的各种关节疼痛,再一次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对艺术的挚爱 也让我这个热爱艺术的同行深为感动和敬佩。 2018年6月9日,巜白士风白雪飞父女留青竹刻艺术展》在常州博物馆隆重举行,我借用王世襄先生的诗句中的“妙手削轻筠”略参汉简牍书意为展览题写了主题语。今天在《白士风诞辰一百周年白氏留青竹刻集》即将付梓出版之际,写上我对白雪飞竹刻艺术的一点肤浅认知,还望同仁不吝赐教。 癸卯初夏 羿耿庵写于北京西海边白茶红泥之馆
白雪飞留青竹刻作品
白雪飞女士
羿耿庵在北京工作室(西海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