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语】给“卖崽青蛙”们一些柔性空间
【平常语】给“卖崽青蛙”们一些柔性空间
近段时间,“卖崽青蛙”火了,他们身上穿着青蛙服,手里提着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因其可爱、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受到人们喜爱。
然而,“卖崽青蛙”出圈后,却时常被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驱赶和整治。在贵州遵义,一位“青蛙人偶”在广场售卖玩具,玩具被一位执法人员砸坏并扔进垃圾桶。上海街头,城管人员将一位网红“青蛙”拦住,让其当场褪去“蛙皮”,并教训对方:整天都在这像个什么东西?把脖子上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取了放在口袋里……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讲,“卖崽青蛙”本质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经营行为,和在街头摆摊的商贩没有不同。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个人和单位禁止擅自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卖崽青蛙”是无证经营行为,从法律上讲应该制止,城管取缔他们不能说是错的。城市的秩序还是要维护好的,如果那些秩序被扰乱,受损的是广大市民。
“卖崽青蛙”和城管执法,这场追逐、这份较量,各有道理、各有难处。城管有依法管理的职责,“卖崽青蛙”有谋生的诉求。如果城管积极履职,蛙蛙们可能难觅存身之处;如果蛙蛙们大行其道,难免意味着城管失职、市容失序。
在保障底层商贩经营权和维护城市应有秩序之间,如何平衡,需要城市治理的更多智慧。要改变以往对小摊贩“穷追猛打”的管理理念,以温情手段疏通这些城市的毛细血管。比如,做好摊点经营者的信息备案并及时更新;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专项检查;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支持;对外摆经营活动的时间作出规范;让摊贩和监管部门能够对话协调,等等。
霓虹灯火、车水马龙与街边小贩、阵阵吆喝,是现代城市的多重文明维度,滋养着生长于斯的百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地摊经济被赋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释放出一个共同信号:让城市重新充盈烟火气。
-
小花尖尖
-
细水潺湲
-
珍珠传奇
-
二休
-
大兵
-
何伯良
-
萧潇飘逸
-
少慰
-
曲径通幽
-
一龙双马
-
西江月
-
双桂女
-
顺其自然者
-
八月小龙
-
祝渝华
-
刘光俊
-
老杨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