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参观深圳大学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对外开放展开激烈讨论。
有网友表示:“不要开放,社会人士进入校园会带来许多潜在问题。”该网友所言不无道理。首先,学校毕竟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大量外来人士涌入校园,会对正在学习的学生造不必要困扰。其次,对大学而言, 维护正常的校园教学、生活秩序, 保证师生的安全和资源不被过度挤占, 是第一位的考量。就此也有不少大学老师抱怨, 以往火爆的暑期高校游, 常常让他们备受困扰,上课时家长带着孩子在一楼教室趴窗户照相, 很影响教学秩序;也有部分学生表示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会带来许多安全和隐私问题。
另一部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有网友表示:“大学是一个公共场所, 不是某个单位的私人领地,里面很多设施属于公共资源, 理应对公众开放。 而且, 疫情前很多大学都是没有门禁的,外人可以随便入内参观, 既然现在疫情管控结束了,大学也该回归常态,而不是延续疫情期间的森严壁垒。”诚然,大学是公共场合,可这并不意味无节制开放,甚至强制开放。很多高校管理者表示设置门禁更多是为了方便管理, 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学校食堂和图书馆承载能力有限, 若外人一拥而入, 分分钟变成嘈杂的菜市场;过度使用体育器械、设施和场地, 导致学校每年要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 对校园安全造成隐患。设置门禁,就成了校方一个最小成本的选择。
笔者认为,开放与否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不应极端化看待。各个高校面临的情况不同,应基于自身情况找平衡点 ,做到有条件有限制开放。对于普通游客,校园可以定期开放,举办公开活动等形式规范引导公众参观;对于商业活动和非法人员,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和禁止进入;同时,高校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