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3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3-05-30 10:13:09
3880 12 6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讨论。5月17日,同济大学率先调整进校措施,允许校外人员刷身份证登记后入校。复旦大学等上海高校,均允许校外人员完成一定的登记手续后入校。高校校园要不要向公众开放?来说说你的看法吧。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3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5月30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天地悠悠、拾玖


A0520230530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珍珠传奇
  • 竹青
  • 文学院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12条评论

  • 开放之道考量智慧与担当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热议。近年来,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对外开放的讨论,一直不断。本人认为,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是众人所盼,有序开放校园,彰显高校的智慧与担当精神。

    高校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保留着许多人文景观。民众参观高校,可感受一下高校文化熏陶,领略学校自然风景,尤其是可让孩子感受到大学校园优雅的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萌生远大理想,激发对高等教育的向往和追求。从另一方面讲,高校校园对外开放,可充分展示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文化底蕴,有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既是一种宣传,也是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但高校对外开放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参观者纷纷涌入,有些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对学校的安全及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如有游客在北大参观时,在文物上刻字;有游客在武大观赏樱花时,折断树枝;有的游客甚而在校园内吵闹,对学校教育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了较大影响。

    高校向公众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紧闭大门会脱离社会,也不是办学的初衷。为更好地实施校园向公众开放,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思想上必须明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学生求知的圣地,而并非旅游景点。 因此,校园开放必须把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放在第一位。其次,在管理上措施要到位,根据本校校园的特点及地理位置,认真筹划参观路线,设置专门参观通道,增设标牌,并有志愿者引导;再次对参观者,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同济、复旦等高校,采取凭身份证或预约登记方式进入校园的方法是可取的,可避免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校园发生意外事件。另外,制定参观者告知书,让参观者自觉遵守规则,文明参观,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是众人所盼,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校园开放必须认真筹划,有序开放,充分体现出高校的智慧与担当精神。
    2023-06-03 17:23:22 0回复
    0
  • 开放之道考量智慧与担当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热议。近年来,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对外开放的讨论,一直不断。本人认为,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是众人所盼,有序开放校园,彰显高校的智慧与担当精神。

    高校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保留着许多人文景观。民众参观高校,可感受一下高校文化熏陶,领略学校自然风景,尤其是可让孩子感受到大学校园优雅的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萌生远大理想,激发对高等教育的向往和追求。从另一方面讲,高校校园对外开放,可充分展示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文化底蕴,有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既是一种宣传,也是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但高校对外开放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参观者纷纷涌入,有些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对学校的安全及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如有游客在北大参观时,在文物上刻字;有游客在武大观赏樱花时,折断树枝;有的游客甚而在校园内吵闹,对学校教育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了较大影响。

    高校向公众开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紧闭大门会脱离社会,也不是办学的初衷。为更好地实施校园向公众开放,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思想上必须明确,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学生求知的圣地,而并非旅游景点。 因此,校园开放必须把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放在第一位。其次,在管理上措施要到位,根据本校校园的特点及地理位置,认真筹划参观路线,设置专门参观通道,增设标牌,并有志愿者引导;再次对参观者,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同济、复旦等高校,采取凭身份证或预约登记方式进入校园的方法是可取的,可避免不法分子趁机进入校园发生意外事件。另外,制定参观者告知书,让参观者自觉遵守规则,文明参观,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是众人所盼,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校园开放必须认真筹划,有序开放,充分体现出高校的智慧与担当精神。不
    2023-06-03 15:58:25 0回复
    0
  • 思维破局方可开放有道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讨论。5月17日,同济大学率先调整进校措施,允许校外人员刷身份证登记后入校。复旦大学等上海高校,均允许校外人员完成一定的登记手续后入校。
    高校校园要不要向公众开放?笔者认为,高校应当积极配合社会上的呼声,主动寻求最好的方案,在筑牢安全底线的情况下,调整入校管理规定,有序开放校园。
    学术无界,绝不画地为牢;历史千年,就不固步自封。首先,我认为高校设置了围墙和大门,从来都不是为了与隔绝社会而存在的。从最初的起点来看,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不仅是在创造知识,更是在开放中传播知识。离开了思想的公开交流,思维间也就失去了互相理解,于是产生了狭隘的、固执的偏见。由此可见,开放大学的大门,是在缩短思维的距离,实现知识的自由来往。
    关闭大门从来不是高校的应有之义,因为开放大学,也是在公平、公开、公正地给予大众满足需求的机会。大学校园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地方,而且也是一个休闲的去处。大学的人文氛围,可以让外来访客感受到心灵的平静和对知识的敬畏;外来人员的来访,也给大学校园增添了活力。
    精神上的思维局限使人短视,高校应该客观认识到,拒绝思维破局,也就拒绝了与时俱进。高校关上大门的同时,也束缚了观点的流通。那些本应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知不觉中观念滞后,沦为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所以,高校不应该带头说“不”,企图“以关代管”,用退缩的方式让自己高枕无忧。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管理越来越普及,高校管理的难度也大大降低。高校纠结于是否开放校园的背后,是权责纠缠,责任主体不明——由大学校园开放引发的问题是由谁负责并不明确。法律部门应完善关于安全保障的法规条例,细化多种情况下的责任主体,明确学校对于学生安全责任。有法律兜底,学校才更敢于打开校门。否则,就会延续保守、封闭的管理办法。
    思维破局,方可开放有道。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难题,不如转化思路——这种开放,何尝不是一种机遇。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开放水平,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彰显高校高瞻远瞩的社会责任感。
    2023-06-03 02:59:57 0回复
    0
  • 高校开放与否,不应极端化看待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参观深圳大学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对外开放展开激烈讨论。
    有网友表示:“不要开放,社会人士进入校园会带来许多潜在问题。”该网友所言不无道理。首先,学校毕竟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大量外来人士涌入校园,会对正在学习的学生造不必要困扰。其次,对大学而言, 维护正常的校园教学、生活秩序, 保证师生的安全和资源不被过度挤占, 是第一位的考量。就此也有不少大学老师抱怨, 以往火爆的暑期高校游, 常常让他们备受困扰,上课时家长带着孩子在一楼教室趴窗户照相, 很影响教学秩序;也有部分学生表示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会带来许多安全和隐私问题。
    另一部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有网友表示:“大学是一个公共场所, 不是某个单位的私人领地,里面很多设施属于公共资源, 理应对公众开放。 而且, 疫情前很多大学都是没有门禁的,外人可以随便入内参观, 既然现在疫情管控结束了,大学也该回归常态,而不是延续疫情期间的森严壁垒。”诚然,大学是公共场合,可这并不意味无节制开放,甚至强制开放。很多高校管理者表示设置门禁更多是为了方便管理, 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学校食堂和图书馆承载能力有限, 若外人一拥而入, 分分钟变成嘈杂的菜市场;过度使用体育器械、设施和场地, 导致学校每年要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 对校园安全造成隐患。设置门禁,就成了校方一个最小成本的选择。
    笔者认为,开放与否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不应极端化看待。各个高校面临的情况不同,应基于自身情况找平衡点 ,做到有条件有限制开放。对于普通游客,校园可以定期开放,举办公开活动等形式规范引导公众参观;对于商业活动和非法人员,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和禁止进入;同时,高校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2023-06-02 23:13:56 0回复
    1
  • 大学校门,该打开了
    近日,深圳一位父亲五一期间带着自家孩子去深圳大学参观时,被保安拒之门外的视频在网上疯传,随之关于“大学校园能否对外开放”的话题便引发网友热议。
    对于大学究竟应不应该对外开放的这个事情,大家的观念似乎还停留在被疫情阻隔的那三年。但笔者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高校也理应做出适当的转变。校园开放早已成为共识,开放是必然的。一个好的大学应当是“没有围墙的”,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社会,才是一个大学该有的作为。
    大学的开放有利于更好地融入所在地区和社会,也能承担起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文化熏陶。人们想参观大学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大学里既弥漫着学术气息,又洋溢着青春活力,并且许多大学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只要走进大学,人们至少物理意义上进入了学术的殿堂,这种体验是其他景区所无法给予的。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大学,也展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拳拳之心,人们对大学氛围的朴素向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博学笃行”……这些国内大学的办学方针,包容与开放之意从字面上就已扑鼻而来,所以,一个从社会里生长出来的大学,也应当服务社会,它需要保持开放。
    其次,大学校门的打开,不仅是公众的“走进来”,更是学生的“走出去”。疫情三年,留给学生的记忆大多是“封校”、“核酸”,许多交流活动也不得已被搁置。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不只是存在于校内,多校联动、人文交流都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疫情以前,许多大学允许别校学生旁听,曾有学生说“我曾偷师无数”,这对学生的视野开拓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模样:在开放包容中,通过多元、密切的交流互动,充分满足人的反战和探索愿望。
    大学开放才是常态,封控是在特定条件下迫不得已的措施,后者理应是服务于前者,并为前者这个更大的共识创造更大的实现空间。大学的开放程度也代表着高校自身的包容性。高校不应该是封闭的象牙塔,与社会互动互融,不仅可以更多造福社会,高校也能从中吸收能量,有助于知识创新。
    2023-06-02 20:44:06 0回复
    1
  • 高校也好中小学也罢,都是精神青春的记忆符号,是有历史价值的,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气质,围墙拆除暂时还不太合适,校园和城市的互动应该可以更加宽松,身份证登记、支付宝蚂蚁信用分、系统预约等等都可以体现良好的城市生态
    2023-06-02 00:47:51 0回复
    0
  • 校门开放需有“开门”之道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起了公众热议。对于高校校园要不要向公众开放的问题,网友们各抒己见。笔者认为,高校校园开放是必需,而校门开放也需有“开门”之道。

    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大学校园,而没有发生在中小学校园身上?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本就是开放与包容的。大学面向社会,需与外界进行沟通与联系。人们走进大学校门后,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与文化的魅力,被校园的优美环境与教学氛围所打动,从而萌生了远大的志向。而如今,大学的校门“收紧”趋势已成事实,也正是这样,才会出现游客想进校园而被拦在门外的情况。

    客观来说,校门“收紧”有其原因所在。短视频的迅速发展,让许多大学成了网红打卡点、旅游必去景点,校园内人头攒动,影响教学秩序,加上潜伏的安全隐患,都让管理层不得不收紧校门。其次,疫情的突然冲击,也让许多大学被迫关紧校门,“与世隔绝”。而如今,疫情渐渐退去,政策也慢慢放开,作为开放标志的大学校园,更应做到带头作用,开门面向公众。

    那些反对校门开放的人,往往拿一些个例,借着威胁安全与混乱秩序的论调,试图证明校门开放只会徒增烦恼。但他们却无视校门放开后的秩序井然。校门开放并不意味着将管理抛之脑后,相反,校门开放意味着更高程度的管理,风险提高的同时,保险措施也在不断跟进。

    同时必须知道,外界公众的“门难进”也意味着大学生的“门难出”,那些因为疫情在校园里“封锁”了多年的大学生,更需要与外界的接触,借以外界环境提升专业技能与积累生活经验。大学生应该借助校门开放变得包容外放、与时俱进,而不是因此阻隔了正常的内外交流。

    当然,高校管理正在变得多元化,“预约制”也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选择。游客想进校园而被拦住的情况出现,也说明了目前校门开放管理的不足。希望今后高校可以在保证正常管理秩序的情况下,实时调整出入政策,找寻到各自的“开门”之道。
    2023-06-01 21:47:40 0回复
    1
  • 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怎样开放
    高校校园要不要向公众开放,为何成为当下热门话题?一来防控政策调整后,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二来暑假即将来临,家长带孩出游已在谋划之中。想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有不少游客在一些高校门口吃了闭门羹。如今热议,显现出公众期待中的焦虑。
    有道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四大功能。公众对高校的最大愿望,当然是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同时,开放校园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颇受关注。作为历史人文积淀和精神文明建设高地,高校通过开放校园,可陶冶公众情操,提升文明素养,自身也可更深层次融入社会。且我国高校大多为公立大学,作为公共资源,就不应是天之骄子独享之地。在社会已全面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秩序时,对于那些依然以疫情防控为由,延续“疫情围墙”的高校,公众呼吁其敞开胸怀,当在情理之中。
    网上有篇文章说得很直白:“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需要讨论吗?”。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更觉得如今最紧要的不是讨论高校要不要开放,而是怎样使高校开放得更好。
    上海的一些著名高校做出了示范。从上月起,同济大学对公众开放,访客无需再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可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从指定校门进入学校。上海交通大学也已在开发建设个人参观预约系统,过渡期间可在信息登记后进入。不过,也有的高校规定,校外人员需要校内人员申请亲友才能入校,这似乎“放”得还不够。还有的需“付费入校”,给“黄牛”钻了空子。
    高校开放的前提是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为此具体开放的范围、时段,应进行科学、民主决策。通过因地制宜采取柔性管理办法,实行实名制预约和验证准入,建立开放的长效机制等,做到“开放为常态,不开放是特例”。对于诸如体育场、图书馆等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维护的场所,可有条件地开放,哪怕是有偿开放。对于不宜开放的场所、设施,要解释清楚,赢得公众的理解。
    当然,公众也要遵守公序良俗,遵循高校管理制度,不因开放而破坏校园的安静和书香氛围,不给教学秩序和日常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而是以文明的行为,表现出对高校的友好和珍惜。
    2023-05-31 21:38:20 0回复
    1
  • 平衡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讨论。在笔者看来,就当下的校园开放问题而言,高校应该在保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控制安全风险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入校管理规定,尽可能地顺应社会公众要求开放的呼声。

    首先,高校是一个专业的学术社区,承担着传播专业知识、培养人才的责任,适时与社会进行联系和交流,能够提升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增强校企合作。其次,对于一些外来人员来说,校园中大量的文化资源、学术成果等难以接触,而高校的开放机制正好能弥补这一点,从而更好地展示高等学府的良好形象与成果,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教育等服务。

    大众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想法,想当然地认为疫情过后,高校应该对社会完全开放,其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熏陶很多学生,成为他们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再加上受到国外“开放”观念的影响,人们自然而然的觉得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极其自然而又平常的一种行径。

    但是,学校作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安全乃至校园形象至关重要。先前,不少场所因对外免费开放,导致现场混乱,人员拥挤,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除了安全问题,向公众开放可能会对学术自由造成一定的限制。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担心,“开放”可能会对校园内的学术研究造成一定的压力,校内信息的保密性与学术权威性也会因此受到质疑。

    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提高安保检查力度,加强对进校人员的身份核实,建立健全与公众互动反馈机制,及时对校园开放以及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例如:可以通过预约参观、专门活动、开放日等形式,有选择地向公众开放,避免对校园的管理和安全控制造成过大的负担。在校园开放时,可以设置特定的区域和时间段,限制进出的人数和方式,以确保校园的管理和安全。

    高校向公众开放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向社会传播高校文化和学术成果,促进高校与社会互动和互补。应该平衡好开放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关系,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发挥高校的开放性,为公众提供更多了解高校、认识学术的机会。
    2023-05-31 18:28:48 0回复
    1
  • 高校校园对外开放应该以安全为前提

    近日,一段家长带小孩进深圳大学参观被保安拦下的视频,引发公众对高校校园是否应该对外开放的讨论。
    笔者认为,高校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保留着许多人文景观,老百姓渴望感受高校文化的熏陶,领略高校自然风景。特别是当家长的更是想带孩子进入大学校园感受校园的环境与学习的氛围,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从这个角度来讲,拥有珍贵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的高校,应该让公众共享。然而,高校校园对外开放也的确会影响教学秩序和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40年前,笔者和十多个同学到南京的中国水泥厂搞毕业设计调研,傍晚完事后就到市区找住宿准备次日游览一下。岂料当天正是某全国性大型运动会召开,整个南京旅馆居然全部客满!巧的是有一同学的邻居就在南大读书,于是大伙就投奔他去。当年南大大门是敞开无阻的,到了宿舍楼外,经说明情况,门卫联系上那位常州学生后就放行了,而且楼内管理员还很同情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职大学生,同意我们留宿一晚。
    当然,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地方,学生绝对不允许在求学的过程中被干扰,被影响,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所以这种对外开放绝对不 是无条件的完全放开。公共区域和特殊区域、上课时间与课外时间应该是有区别的。特别是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为了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各大高校实行封闭管理,更是理所当然啊!
    再说,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候,高校对入校人员采取登记身份信息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又可以满足参观人员的需求。比如两年前,儿子作为北大的优秀博士毕业生,父母应邀作为家长代表参加毕业典礼,就是经过几个电邮来回才通过疫情防控审查,得以顺利赴京。总而言之,高校校园能否对外开放应该以安全为前提。
    2023-05-30 14:45:00 0回复
    1
  • 让孩子们感受下高校氛围 挺好的
    2023-05-30 14:06:06 0回复
    1
  • 开放大学不是开放的吗?
    2023-05-30 10:40:22 0回复
    1
  • 6863
    积分
  • 199
    博文
  • 13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