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发表在《常州散笔》上的一篇短文,不知能否解读“珍珠传奇”老师的提问“为啥要吃乌米饭啊?”请多批评。**别有风味乌米饭 常州家常美食中,有一种自制的特殊米饭――乌米饭。所谓乌米饭,就是采摘一种俗称“乌梅棵”的小灌木的树叶,把它捣烂成汁,再将糯米浸在汁中泡10多个小时后,涝出洗净蒸煮而成的米饭。煮烧“乌米饭”时,整间厨房里都会弥漫着一种天然的清香,开饭时那乌黑透亮的米饭粒,让人食欲大增。乌米饭不是常年吃食,只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中午,家家户户才会吃。 农历四月初八吃乌米饭,与常州地方上流传着的一个民间传说有关。古时,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遭人诬陷被关进牢房,一片孝心的目连常为母亲送去香喷喷的米饭让其充饥。后来,目连发现母亲骨瘦如柴,自己每次给母亲送去的米饭,都被牢卒扣留吃光,母亲始终没有吃到一口,仍然承受着饥饿的折磨。目连很是气恼,然而自己年幼力薄,奈何不了凶狠的牢卒。为了母亲不受饥饿的煎熬,目连日思夜想,终于想到用一种叫“乌梅棵”的小灌木的树叶捣烂熬汁,然后连同糯米一起煮成看上去乌黑的米饭,送到牢房,牢卒见米饭颜色乌黑,以为不能吃了,就不再扣着自己吃。目连的母亲有了乌米饭吃,才活了下来。后来,目连的母亲冤案昭雪,平安回到家中。 一碗乌黑的米饭,一个习俗的故事,传递的却是浓浓的孝心、中国的文化习俗,无一不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因为目连给母亲送“乌米饭”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八,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孝顺的孩子,也都学着目连在这一天煮烧和吃“乌米饭”。目的是教育儿孙们要有目连孝敬长辈的孝心,再是民众认为乌米饭是“消灾饭”,目连的母亲吃了乌米饭案情才昭雪的。于是就有了年年四月初八吃“鸟米饭”的习俗。其实,食用乌米饭的确可以资气养生,这在唐代就已经流行,杜甫的《赠李白》诗中就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这乌米饭不仅吃出唐诗,还吃出两位大诗人的手足情深感情,让乌米饭也有了文化的精粹与积淀。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之四》也说:“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原来吃一次乌米饭,就是做了一回神仙。文化需要传承,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丧失了很多浓郁的乡土习俗,如果现在还能有谁去采摘“乌梅棵”的树叶捣碎成汁,煮上一锅颜色虽黑,却是青黛色的“乌米饭”,每一粒都带着灵性明媚,带着水乡常州特有的温情脉脉,在食用时如再拌点白糖,吃起来,那一定是清香中更加香甜可口、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