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戏说李白之一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3-05-20 12:49:03
4304 1 4

戏说李白之一

安  文

80.jpg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家喻户晓,但对其本人却研究不多,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甚至有以阶级分析曲解之嫌。退休空闲了,不妨与大家闲聊,为茶余笑谈。

81.jpg

一、《静夜思》的“床”指什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2.jpg

李白这首《静夜思》脍炙人口,流传千年,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很多人对诗中第一句的字提出了很多不同看法。小学时,老师说:深秋一个月朗星稀夜晚,诗人李白睡觉醒来,透过窗户看见天上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床前,洒在地上,像落下了一层霜,勾起诗人思乡之情。我发言:李白那时恐怕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床吧?就算有,也不可能躺室内床上看月光呀。躺床上,就算月光能照进屋内,洒在床前地上,李白也不可能在床上做举头低头动作,不可能把屋内月光喻为疑是地上霜,难道他的房子这么冷吗?所以,从举头、低头动作看,深秋时,背井离乡的李白喝醉了,一定是在院子里,站在井台旁,看到围栏石板洒落的月光,思念起家乡。古人往往把比作家乡,诗人在井床边举头望月,低头思乡,比较合情合理。谁知老师一个电话告诉老爸,我头上挨了几个毛栗,好几天才消肿。

后来,老师举例:李白有“床中绣被卷不寝,互今三载犹闻香。(美人来时花满堂,美人去时空留床)”;还有《平虏将军妻》“出解床前帐”和《春怨》中“飞花入户笑床空“等,诗中的床,无疑都是睡觉的床。而李贺有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梦中相聚欢笑,醒来没有你,只见清冷月光洒在床边);贾岛有独自南斋卧……帘卷侵床月(卷起窗帘时月光铺满了睡床),所以床前明月光的床”,肯定就是睡床。这么一来,我就无话可说了。

再后来,我发现郭沫若先生早就认为诗中的床是井床。他的疑问是:如果李白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另外,如果睡在床上,头是不好举起来的,如果还要再把头低下去,这个动作就更不好作了

80.jpg

郭沫若从李白的《长干行》找到了证据: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出自这里。诗中女主人从小就与郎君比邻而居,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头发刚留出漂亮刘海,在家摆弄花草时,一个小男孩整天骑着小竹马,围绕着井台(井栏、井床)跑着玩。

80.jpg

郭沫若说:床前明月光中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中的一样,不是睡床,是井床’”。我想,如把床当睡床讲,问题来了,小男孩骑竹马绕着大床转,中国人房里的床,大多都挨着一面墙或顶墙放,没有孤零零放中间的,小男孩根本不能骑竹马围绕,解释不通。所以,井栏、井床之说有很强的合理性。

      大学里,我知道,古代卧具主要有四种:罗汉床、榻、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象今天的沙发,放在客厅待客。

80.jpg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榻,也叫四面床,主要用于来客临时休息,这才有下榻之说。而真正固定用来睡觉的,是架子床和拔步床,前者是般家庭,后者为有钱人家用的。以李白作为贵客的身份,应该是睡榻或拔步床。

80.jpg

近年来,著名民间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说家具收藏》讲座中又提出了胡床说,认为唐代房屋建筑,门很小不透光,窗户很高很小,月光很难照进屋内。同时也以李白《长干行》证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床,不是“井床、井栏”。小孩骑竹马绕井跑着玩,多危险,大人肯定不同意。真正意思是小女孩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邻居的小男孩一天到晚跨着一根用竹竿做的马,绕着小女孩坐着的胡床(小板凳)没完沒了地绕来绕去玩耍。所以李白诗中的床是胡床一一马扎、小板凳。

80.jpg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轻便坐具,功能类似马扎和小板凳。胡床约东汉未年从西域传入我国,《后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说明至少在东汉灵帝时期,胡床在宫迋中己非常普遍。《三国志魏书》中记载说,当年曹操西征,坐在胡床上指挥军队过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经常看到将帅在战争中使用这种胡床记载。据说除行军打仗外,胡床用处非常广泛,既在宫迋中,也在家居中使用。胡床便于移动,常用作庭院中使用的坐具。所以唐代社会这么开放,李白客居家也会有一个胡床,放在院子里。在一个明月夜晚,李白拎着一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望着明月,低头思念故乡。这么看来,我又觉得胡床一说也较可信了。

80.jpg

还有一些人认为,床即窗,是通假字,在窗前是完全可看到月亮的。这推测也合理:李白看到从窗户照进的月光,洒在地上,以为是一层白霜。抬头看那空中一轮明月,不由低头沉思,想念家乡。还有其他说法,如认为是石桌,农村放在院里的,叫石床等。质疑往往是发现和进步的开端,总比人云亦云好太多。

那么,诗中这个床到底是什么,才最符合李白的原意呢?最近有个新思路:判断是睡床、井床,还是胡床,最关键要搞清李白写诗时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这就要考证《静夜思》的出处。

80.jpg

其实,我们看到的《静夜思》,是明版,另外还有宋代和日本版本。日版和宋版内容一样,它们和明版有个别字的差别:

明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牀(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从时间上讲,宋距唐近,而宋人推崇唐诗,因此,宋版应更接近李白的原生态。另外,古代文人在描写月时,陆上爱用山月,海上喜用海月。体味宋版《静夜思》,短短四句每句有动词,,整齐划一,鲜明、精炼,形象揭示诗人内心活动。而明版中第一句没有动词,把改成了,这样,诗中明月重复出现,李白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比较两种版本,我认为,李白在山间朋友家酒后留宿,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可能更真实。

80.jpg

那么,是谁把诗改了呢?李白《静夜思》自诞生至明万历年前,约八百年不曾变动,都是山月。只是到了明万历年版《唐诗选》和《唐诗三百首》,《静夜思》山月才被改为明月,这自然是当时文人编辑审定者改动的。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万历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因此,李白《静夜思》被明万历间人窜改,便是一例。

不过,也该给改诗的人点赞。宋版《静夜思》更文雅和直接,明版则更文静、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少皆宣,便于流传。改之前,《静夜思》一直不被人熟知。正是他的改动,才使这首诗少了点文人气息,多了点大众味道,才朗朗上口,被人们接受,流传开来,知名度大增,被推为千古思乡第一诗

80.jpg

对诗的欣赏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好山,有人好水,没必要让大家统一认识,达成一致共识,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再多的合理解释,我想都应允许存在。现在录入小学教材的是明版,作为教育下一代,我们还是按大家约定成俗的说法,和教课书的解释解读为好。至于床前明月光中的是睡床好?井床好?还是胡床好?意义都不大了。不过,如能把各种不同意见告诉学生,引起他们探究甚至争论的兴趣,而不是敲毛栗子,对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更好些。诗本来就是跳跃的,我们无法通过诗的语言判断诗里所指东西到底是什么,李白吟诗写的床到底是什么床,恐怕也只有李白自己知道了。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不必过于纠缠这些,不必计较床到底是什么,要把重点放在理解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真挚情感上来。

82.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善舞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对诗的欣赏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好山,有人好水,没必要让大家统一认识,达成一致共识,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再多的合理解释,都应允许存在。
    2023-05-20 14:24:56 0回复
    0
  • 25888
    积分
  • 2237
    博文
  • 9178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