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说教师七苦之一
安 文
儿子不当教师,他不肯,我也没逼。家里喊苦叫累最凶的是子女,其实最苦最累的是父母。天天喊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最应减轻负担的是教师。中国有1200万教师,去掉党政干部,真正教书者1000万,却肩负14亿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教育重担,平均每人肩负140个,就比例而言,中国教师无疑是世界最累的。而领导还时不时的加派诸如教学评估、卫生检查、上头视察等等任务,最累的肯定是教师,只不过他们习惯了以苦为乐、以累为荣,嘴上不说而已。教师累是理所应当,而有些苦却是可能减少一点的。
教师第一苦:师道尊严被潜规则
每年6月,都有朝气蓬勃、肌肉结实的毕业生心情激动地离开校园,和他们擦肩而过的,是曾经和他们一样年轻过的,现在已经满头银丝、满脸苍茫、一身是病的退休教师。十年八年后,毕业生中的大款、大腕、大官衣锦回校,与之把盅言欢、谈笑风生的是从未教过他们的领导,而教过他们的老师与他们已经不在一个阶层、一个朋友圈了,自然无人问津。教师就这样默默存在着,教师的生命就这样无言流逝着。其实,教师最在乎的是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亲情,是天地君亲师并列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教师,负责一个民族的教育,全中国都是他们的学生,他们象土壤和水分一样滋养着新中国的童年、少年。但现在他们缺乏自豪感,从内到外,从精神到物质,从东到西,从50年前到今天,他们生存的社会氛围,与其责任越来越不相符,是实实在在的没权,没钱,更没势的弱势群体。
沉默改变不了命运。而他们的命运不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也不可能改变。经济可以富国,军事可以强国,但强壮民族的素质,却唯有教育。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个歌颂金钱的时代,这个见面恭喜发财的时代,这个高颜值超女直播就是英雄的时代,不是教师快乐的时代。
想起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教师第二苦:为人师表,却缺乏系统化培养
我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一般进了外企;一个成绩好留校任教。最初五年,进外企的那位,进去时过了初试,面试,复试,笔试,再面试,总部再试等关。进去后是无休无止的培训。首先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通识教育,工作规范,要求,从穿着品位,到说话声音分贝大小;从不同国籍员工的不同生活习惯,到如何正确使用办公器材;从怎么接电话,到遇到问题选择什么途径反映;从如何应对压力,到如何安排工作内容的前后顺序;有的外企细致到头发长度,发式,衣服档次,和不同的人讲话的体态,等等。接着是直接领导手把手培训。第三是企业文化熏陶。如注重个人形象,注重团队协作,注重学习,注重个人价值提升,注重发展机会,懂得用数据和逻辑说话,懂得按程序办事,懂得关注整个行业趋势,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尊重别人的时间,私隐,讲求效率,追求目标,等等。说到底,五年里,他被训练成一位适应社会,眼光开阔,待人接物技巧和为人处世方法非常成熟的白领。面对未来,他接受不确定,不怕换工作,可以设计人生,可以找老板谈薪水,可以再次走进人才市场。已经有了管理经历和经验,甚至已经上了猎头公司的名单。
留校那位,年轻有朝气,担任班主任,从早到晚,晚上补课,周末加班,不停教,不停处理学生各种问题,被学生当作大哥哥,知心人,仰慕佩服。他无休无止重述课本知识,没时间培训,没时间充电,工作内容琐碎具体,工作对象年龄小而幼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简单,他没觉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学习在大学没有学过的社会性内容。找学生谈话,没人告诉他:你要考虑处理这个问题的成本和效果的性价比,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和你的目的相关性有多大,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在你的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排序,等等。因为不知道,或者知道却没有答案,于是处理一个问题时成本过高:非常生气(对身体有害),骂学生(一般在处理了第100个相同的问题后),用好几个小时批评学生的一个习惯(习惯不是批评就能改的),给家长打电话投诉花半小时,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脾气不知不觉变坏,身体不知不觉变差。说到底,他在五年里,知道要为人师表,却不知道这个师表应该如何。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获得认可而不像别人有个爬坡过程,很容易自满和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放弃系统的进修,培训。毕业时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倾注心血的班级毕业走人,因为当班主任出色而必须再当下去,说不定被领导重视安排当骨干教师,一个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着他。脾气暴躁了,开始抽烟。最习惯的事情,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试题,资料,然后整理归纳,然后改作业。开始学会偷懒,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
总之,中国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肯定比外企高得多,外企落实在制度里了,却没有任何制度和措施去培养和塑造中国教师的师表,教师的职业工作能力得不到完整系统的培养,尤其是教师适应环境的社会化过程被省略,似乎任何教师都应该也可以无师自通,这部分教育投资难道能够可有可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