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可视门铃,不能只顾安全感
近年来,智能可视门铃、带监控的智能门锁日益成为守护住宅安全的标配产品,但这些监控设备极有可能收集邻居的隐私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例如,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邻里可视门铃纠纷案,引发网络热议。
此事能引发热议,客观而言,一部分原因是部分群众对可视门铃是否侵犯隐私权这一问题是模糊的。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安装可视门铃是需要一个安全感,而忽略了他人的隐私。因而此事一出,更多人便对自身的隐私权注重起来,纷纷担心自己的隐私权是否也受到了侵犯。
安装可视门铃是否侵犯隐私权?根据相关报道,案涉可视门铃摄像头,监控范围可以覆盖邻居出入户门前的走道区域。但部分走道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区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可视门铃摄像头所可能拍摄到的对象更为特定。该摄像头所可能拍摄的邻居日常进出信息,包括出行人员及其出行规律、访客情况等,均与邻居的私人习惯及其人身、财产安全有直接关联,应属个人隐私范畴。故该摄像头应被拆除。由此观之,安装可视门铃的摄像头该拍何位置才不侵权是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
对于安装用户而言,安装可视门铃的初衷是保护自身安全,并无意窥探他人隐私。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触碰到他人的隐私范围的确不妥,邻居选择上诉尚在情理之中。安装用户可在安装可视门铃之前先征求邻居的意见,寻求邻居的同意后再行安装,避免往后的冲突。
对于邻居而言,出入家门都有摄像头拍着,实属膈应,已影响到正常生活,并且自身的隐私可能会遭到窥探。因此,在得知自身隐私权可能被侵害之时,一方面可选择向公安机关求助,保护自身隐私权。另一方面,及时与邻居沟通,与之划定拍摄范围,积极维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信息。公民进出住宅信息、访客信息等与家庭和财产安全、私人生活习惯高度关联,应受到法律保护。安装可视门铃用户在顾自己的安全感的同时,还需界定拍摄范围,不可窥探他人隐私。